《澳門日報》:美緣何竭力阻撓中國向外軍購

時間:2004-06-14 11:21   來源:



  最近,捷克迫於美國的壓力,取消了向中國出售“維拉”雷達系統的計劃。捷克官方坦言,這個決定是“應偉大的朋友的要求做出的”。在此之前,美已多次干涉過其他國家對中國出口軍事裝備。

  幾年前,以色列曾答應向中國出售“費爾康”空中預警系統。但由於美向以施加強大壓力,迫使其在二○○○年七月取消該合同。去年以來,法、德等歐盟國家呼籲儘快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今年初,歐盟外長會議不顧美反對,正式討論取消對華武器禁運問題。但在美一連串的“強烈抗議”下,歐盟最終不得不暫時擱置將解除對華的武器禁運付諸實施。|

  早在十九世紀初,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就已指出: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即使是在和平年代,國防力量依然是確保國家在國際社會中能否維護和爭取國家利益的重要保障。特別是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軍事裝備的科技水準已成為衡量國家軍事力量最重要的指針。

  近年來,美國以所謂的“侵犯人權”、“保持臺灣海峽兩岸軍事平衡”、“造成武器擴散”等作為藉口,不斷地阻撓中國從其他國家採購軍事裝備。其目的就是用盡一切辦法阻斷中國購買所需武器的渠道,以阻止中國增強國防力量的步伐,以保持其一旦武力介入臺灣問題時的巨大軍事優勢。

  美國軍方也對捷克向中國出售“維拉”雷達計劃極為關注。五角大樓擔心中美一旦在臺灣問題上發生軍事衝突,中國軍隊會以“維拉”雷達對付美國的隱形戰機,使其以數百億美元硏制生産的高科技武器變成廢物。美國防部甚至表示可向捷購買該套雷達。目前業已開始與捷克商討有關“補償性買賣”的細節。

  事實上,美國之所以竭力阻撓中國的對外軍購,主要是因為其近年來越發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的崛起態勢和加快國防現代化步伐,都令美國特別敏感。美國國會發表的《中國外購傳統武器的背景及分析》硏究報吿中聲稱:“中國通過外購武器加強其遠端攻擊能力的舉措,使美國軍隊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五角大樓預測,到二○○五年至二○○六年間,臺灣海峽兩岸的軍事平衡將被打破,大陸將佔據明顯的優勢。如果大陸再擁有更先進的雷達和預警系統,臺海地區的軍事形勢在美方看來有可能失控。因此,為加強對中國崛起的遏制,就必須阻止中國獲得高性能的軍事裝備。

  此外,美國還擔心由此引發的連鎖效應。現在法、德、以都希望向中國出售武器,一旦對一個國家鬆口,也就意味著其他國家都會跟進。屆時,美對中國單方面的軍事禁運就不起作用。因此,美必須利用其在北約的主導地位及對歐盟的影響力,決不會松手。

  歐盟已在去年十月發表的文件中,決定把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從“全面夥伴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然而,“戰略夥伴”之間的軍售問題倘若未能解決,將成為雙方相互信任的一道屛障。而對華軍售禁令更是檢驗歐盟是否有決心和能力在世界事務中成為眞正一極的“試金石”。

近年來,歐盟一體化速度明顯加快,追求“用一個聲音説話”的共同外交和“獨立於北約”的共同防務的政治意願明顯加強。如果歐盟眞能達成一致取消禁令,將是對美國在歐洲的主導地位的巨大打擊。成為歐盟在敏感問題上能否獨立於華盛頓的重要考驗。因此,歐盟能否解除對華軍售有著重要的政治象徵意義。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