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具有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猶如銅墻鐵壁

時間:2004-06-12 13:43   來源:


  有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和大氣層內的立體攔截體系兩道“天網”保護的三峽大壩猶如銅墻鐵壁。

  臺當局之所以處心積慮地“算計”三峽大壩,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一工程關係著幾千萬甚至幾億中國人的身家性命。正因為如此,黨中央異常關注三峽大壩的自身安全和軍事防護,臺軍的罪惡企圖根本就無法實現。

安全理由一 大壩壩體強度非常大

  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即每一個壩塊都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來保證穩定性,是一座真正的銅墻鐵壁。此外,在30多年的時間裏,大陸對模擬壩體進行過數次高強度爆破,並對建成後的大壩進行模擬爆破。結果證明,大壩不僅能抵禦常規武器的襲擊,就是小當量的核武器也奈何不了它。

安全理由二 潰壩破壞作用有限

  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郭濤曾表示,三峽水庫的總庫容分佈在長度達600余公里的水域,平均寬度僅1.1公里,是一個少見的“河床型”水庫,是“一線水”,而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一盆水”。即使潰壩,由於庫區曲折河道的阻滯,庫內蓄水將分段下泄。模型試驗的結果顯示,當大壩潰口為1000米、700米及400米三個不同寬度時,在三峽出口南津關測得的最高水位基本相同。這一結果證明了壩前峽谷對洪峰的阻滯作用。因此,潰壩後第一個洪峰的暫態流量雖然很大,但總流量有限,下泄受阻,加上被淹地區的調蓄,其對下游廣大地區的破壞作用有限。

安全理由三 兩道“天網”密不透風

  在建設大壩的同時,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統一指揮下,我第二炮兵、空軍航空兵、空軍地面防空部隊及陸軍防空部隊也為大壩構築起了兩層嚴密的防禦網。雖然大壩工程全部竣工要到2009年,但有關的防禦早在1997年前後就部署完畢,並仍在不斷加強。據悉,第一張“天網”是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我軍的新型反導系統完全可以保護三峽壩區。為了提高反導系統的作戰能力,我國還在積極研製與之配套的性能更好的新型相控陣雷達。它能有效地實時監測和跟蹤臺軍可能發射的中程導彈,指揮我反導導彈升空迎敵。第二張“天網”則是大氣層內的立體攔截體系。擔負該層防禦任務的主要力量是各型地對空導彈、單兵對空導彈、各型高射炮和高射機槍以及我軍的各型作戰飛機。可以想見,任何兵力、兵器要想突破多層次、密不透風的立體防禦體系,偷襲三峽大壩,都是白日做夢。(據《環球時報》報道)

我軍方人士表態 美方應停止錯誤暗示

  我軍方人士6月10日接受採訪時指出,三峽大壩等重要民用設施在設計時已經充分考慮到戰爭因素,加上解放軍強大的國土防衛能力,這些目標遠非臺灣空軍的幾架飛機和幾枚導彈就能破壞得了的。近年來,臺當局曾先後數次在臺海關係敏感的時候拋出所謂的攻擊大陸民用目標的戰爭方案,其目的純屬政治上的恐嚇。然而,美國此次公開在軍事報告中討論臺軍對三峽大壩發動攻擊,會讓“臺獨”分子産生錯誤的判斷。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兩岸的戰爭就決不會再是普通的戰爭,而將變成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這對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都會帶來極大影響,也會破壞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利益。因此,美國應該停止向臺灣方面發出錯誤的暗示,避免誘導臺當局在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