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炸三峽大壩是反人類罪 必招毀滅打擊

時間:2004-06-11 16:34   來源:


  6月10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美國國防部公佈的2004年度《中國軍事力量年度報告》中建議臺灣將三峽大壩作為軍事目標,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指出,如果內容屬實,那就清楚地表明這個報告充滿冷戰思維,心懷叵測。對此,接受本報採訪的大陸軍方人士指出,在戰爭中攻擊水壩等民用基礎設施嚴重違反現代戰爭的基本法則,何況三峽大壩不是普通的基礎設施,一旦遭到破壞會對平民造成重大傷亡和財産損失,臺軍妄圖對這類民用目標進行攻擊是一種喪心病狂的想法,將犯下反人類罪行。如果臺軍真的對三峽大壩發起攻擊,臺灣方面將會遭到毀滅性打擊。他説,這對兩岸人民來講都將是一場悲劇,這也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美國點題,目的明白

  6月7日,美國《防務週刊》報道稱,美國國防部在5月28日送交國會的《中國軍事力量年度報告》中指出,臺灣為了嚇阻大陸,可能考慮瞄準大陸基礎設施,例如三峽大壩。此言一齣,立刻在美國和臺灣引起巨大震動。美國兩岸問題專家譚慎格稱,國防部能公開討論臺灣如何進行報復,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攻擊三峽大壩“絕對是個好主意”。但另一方面,美國智庫學者在6月9日的一場研討會中紛紛對這項提議表示強烈反對。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軍事專家葛來儀警告説,臺灣瞄準三峽大壩,可能造成毀滅性後果。6月8日,臺軍將領表示,“國防部”確實有過類似的研究計劃。據臺灣《自由時報》報道,臺“國防部長”李傑在8日宴請“國防立委”時,曾私下和“立委”們談過襲擊三峽的問題。在一片喧囂聲中,臺灣“國防部副部長”蔡明憲6月9日出面表示,如果大陸攻擊臺灣,臺灣一定會反制,但三峽大壩不是臺軍目標。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稱臺灣可能襲擊三峽大壩,既不是提醒也不是建議,因為美國早就知道臺當局在暗中做相關準備。美國之所以“捅破這層窗戶紙”,意在警告中國大陸,臺灣有強有力的反制措施。臺當局並不希望挑明此事,原因有三:一是會帶來強大的輿論壓力。二是將阻礙其軍力發展。三峽問題曝光後,已有不少美國智庫的專家要求布希政府停止向臺灣出售進攻性武器。三是會降低實戰效果。三峽大壩一旦出現被襲危險,可用7天時間將水位降到145米,到那時,即使大壩全部被毀,也只會殃及下游100多公里。

打探三峽大壩機密

  臺灣軍方雖然不承認已把三峽大壩列為打擊目標,但從臺灣“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簡稱“軍情局”)的頻繁活動中不難看出,他們對三峽是多麼“關心”。

  今年4月底,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報道稱,4月13日,三峽庫區軍民抓住了3名“水利工作者”。原來,庫區居民當天在大壩附近發現3個身穿制服的人在採集水樣,他們不像一般水利工作者那樣認真取樣,而是東張西望、鬼鬼祟祟。群眾馬上報告了當地武警,在軍民合圍之下,3人當場被捕。武警從3人身上搜出了衛星定位系統、三峽庫區大比例尺地圖和手槍。初步認定,這3個人是臺灣特工,他們秘密潛入庫區,意在對大壩進行數據勘測和樣品採集。三峽大壩于1993年正式立項開工後,臺“軍情局”和“國家安全局”專門立項撥款,刺探相關情報。其主要手段有三種:

  一是派遣特工以各種身份為掩護潛入大壩附近進行刺探。長期以來,臺灣情報機構利用大陸向臺灣媒體開放的便利條件,在赴三峽大壩採訪的記者團中安插特工,對大壩的壩體結構、周圍環境以及大壩的重點部位進行拍照。據消息人士透露,在1997年到2003年大壩澆築壩體的二期工程中,臺灣媒體申請前往採訪的要求比以往增加了不少。在這些記者採訪過程中,負責大壩安全保衛的武警官兵不得不經常勸阻一些別有用心的攝影記者深入大壩工地進行拍攝。

  二是利用所謂的“學術交流”,竊取相關技術資料。具有情報系統背景的臺“中華經濟研究院”受臺當局委託,曾發表《大陸三峽建壩及我方應有對策之研究》的報告。他們不僅希望臺灣工程界和工商界積極支援、參與三峽工程的建設,而且還邀請大陸水利學者來臺交流訪問,以借此了解三峽工程施工方案和技術參數。

  第三種方法則是利用美國的衛星偵察技術,對我三峽工地進行晝夜不停的偵察拍照。雖然美國方面出於中美戰略大局考慮,沒有向臺灣全盤托出有關三峽工程的衛星照片,但臺美情報交流過程中,一些相關數據和圖片還是不可避免地被臺灣當局獲取。

  雖然臺灣情報機構為蒐集有關三峽大壩的情報使出了各種招數,但我安全部門近年來在群眾的配合下破獲了不少針對大壩的臺諜案。據有關部門透露,許劍池間諜案、宋孝濂間諜案以及令不少水利幹部落馬的方復明間諜案,都直接或間接涉及到三峽大壩機密。

臺軍制訂三種攻擊方案

  據臺灣媒體披露,臺軍作戰部隊專門制訂了相應的攻擊計劃,妄圖依靠對三峽大壩的打擊來阻撓未來解放軍可能進行的渡海作戰。臺軍分析認為,從攻擊效果和實施條件上看,可能性較大的有三種:巡航導彈攻擊、遠端轟炸機空襲、特種作戰分隊潛伏至三峽大壩進行破壞。

  在巡航導彈攻擊方面,臺軍企圖用近年來加緊研製的新型“雄風2E”中程巡航導彈來突破三峽大壩的軍事防禦網。該型導彈據稱射程可達1000公里左右,加強型打得更遠,但其數次關鍵技術試驗均以失敗告終。因此,臺軍高層對該型導彈不抱太大希望。此外,臺軍將領曾透露,在“友邦”幫助下,臺軍建立了一支夜航大隊,其任務之一就是奔襲三峽。但現實情況是:臺軍目前沒有遠端轟炸機,其裝備的F—16戰機飛行半徑為900公里,幻影戰機飛行半徑為1200公里。臺灣距三峽大壩至少有1500公里,幻影戰機要加挂3個副油箱才能保證飛回基地。這樣一來,戰機挂載的武器數量和自身靈活性都將大大降低,穿越1500公里的防空網無異於飛蛾撲火。臺軍還有人提議用大型空中加油機協同作戰,但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空中加油機就相當於在天上飛的“大油箱”。相比之下,臺軍認為用特種部隊或特工對大壩進行破壞比較現實。為此臺軍專門擬訂了“晨曦計劃”,妄圖在兩岸開戰後,派遣特種部隊分別從我東南沿海和西南邊境秘密潛入,並與在大陸潛伏的情報組織接頭,對大壩的發電機等部件進行破壞,使之無法泄洪。這樣一來,將會對大陸形成重大威脅。儘管臺當局想得很好,但眾所週知,三峽大壩是大陸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其立體防護網已基本建成,相比之下,地面滲透、成功突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3個落網的臺灣間諜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三峽大壩絕對是銅墻鐵壁

  臺當局之所以處心積慮地“算計”三峽大壩,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一工程關係著幾千萬甚至幾億中國人的身家性命。

  正因為如此,黨中央異常關注三峽大壩的自身安全和軍事防護,臺軍的罪惡企圖根本就無法實現。

  首先,三峽大壩的壩體強度非常大。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即每一個壩塊都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來保證穩定性,是一座真正的銅墻鐵壁。此外,在30多年的時間裏,大陸對模擬壩體進行過數次高強度爆破,並對建成後的大壩進行模擬爆破。結果證明,大壩不僅能抵禦常規武器的襲擊,就是小當量的核武器也奈何不了它。

  其次,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郭濤曾表示,三峽水庫的總庫容分佈在三峽水庫長度達600余公里的水域,平均寬度僅1.1公 裏。是一個少見的“河床型”水庫,是“一線水”,而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一盆水”。即使潰壩,由於庫區曲折河道的阻滯,庫內蓄水將分段下泄。模型試驗的結果顯示,當大壩潰口為1000米、700米及400米三個不同寬度時,在三峽出口南津關測得的最高水位基本相同。這一結果證明了壩前峽谷對洪峰的阻滯作用。因此潰壩後第一個洪峰的暫態流量雖然很大,但總流量有限,下泄受阻,加上被淹地區的調蓄,其對下游廣大地區的破壞作用有限。

  第三,在建設大壩的同時,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統一指揮下,我第二炮兵、空軍航空兵、空軍地面防空部隊及陸軍防空部隊也為大壩構築起了兩層嚴密的防禦網。雖然大壩工程全部竣工要到2009年,但有關的防禦早在1997年前後就部署完畢,並仍在不斷加強。據悉,第一張“天網”是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我軍的新型反導系統完全可以保護三峽壩區。為了提高反導系統的作戰能力,我國還在積極研製與之配套的性能更好的新型相控陣雷達。它能有效地實時監測和跟蹤臺軍可能發射的中程導彈,指揮我反導導彈升空迎敵。第二張“天網”則是大氣層內的立體攔截體系。擔負該層防禦任務的主要力量是各型地對空導彈、單兵對空導彈、各型高射炮和高射機槍以及我軍的各型作戰飛機。可以想見,任何兵力、兵器要想突破多層次、密不透風的立體防禦體系,偷襲三峽大壩,都屬於白日做夢。

  美方應停止錯誤暗示

  我軍方人士6月10日接受採訪時指出,三峽大壩等重要民用設施在設計時已經充分考慮到戰爭因素,加上解放軍強大的國土防衛能力,這些目標遠非臺灣空軍的幾架飛機和幾枚導彈就能破壞得了的。近年來,臺當局曾先後數次在臺海關係敏感的時候拋出所謂的攻擊大陸民用目標的戰爭方案,其目的純屬政治上的恐嚇。然而美國此次公開在軍事報告中討論臺軍對三峽大壩發動攻擊,會讓“臺獨”分子産生錯誤的判斷,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兩岸的戰爭就決不會再是普通的戰爭,而將變成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這對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都會帶來極大影響,也會破壞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利益。因此,美國應該停止向臺灣方面發出錯誤的暗示,避免誘導臺當局在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李潤田  石 丁)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