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玄機的“臺獨”説辭

時間:2004-06-10 17:05   來源:


  
520日上午,在臺灣選舉爭議未決的情況下,陳水扁不顧島內反對勢力強烈抗議,在近萬名軍警戒備森嚴、荷槍實彈的護衛下,身穿防彈背心,完成了所謂的“就職典禮”。在滂沱大雨中,他發表了題為《為永續臺灣奠基》的就職演説。這個演説文詞堆砌、貌似語調圓轉,實則暗藏玄機。

 

  517日,中臺辦、國臺辦受權發表聲明,深刻揭露了陳水扁自食其言、毫無誠信的欺騙伎倆。嚴正指出“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決不妥協,爭取和平談判的努力決不放棄,與臺灣同胞共謀兩岸和平發展的誠意決不改變,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決不動搖,對‘臺獨’決不容忍。”懾于內外壓力,陳水扁520日演説談及兩岸關係時,沒有出現“一邊一國”的字眼。有人説,這體現了陳水扁的“善意”。然而看過他的演説全文後,人們就會得出一個結論:陳水扁的演説雖然沒有出現“一邊一國”的字眼,但通篇充滿臺灣是一個“獨立國家”的意涵,實質上在繼續鼓吹“一邊一國”。這表明他絲毫沒有放棄“臺獨”分裂立場,更談不上什麼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

 

  陳水扁的演説策略性地回避了通過“公民投票制定新憲法”的用詞,但以“2008年交給臺灣人民及我們國家一部合時、合身、合用的新憲法”的提法,暗含了繼續推動2008年“臺獨制憲”的內容。演説還提出成立所謂朝野“憲政改造委員會”,將所謂“新憲法”問題推向整個臺灣社會,裹挾臺灣民眾和島內各種政治勢力,一道承擔其“憲政改造”的責任和惡果,將臺灣人民綁上“臺獨”戰車。陳水扁雖然聲稱在臺灣社會“尚未形成絕大多數共識”的情況下,不宜將“國家主權、領土及統獨議題”列入“此次憲政”範圍,但演説內容充斥著“文化臺獨”的各種説辭,清楚地表明,他將在未來4年內盡最大力量推動臺灣社會“去中國化”,厚植“臺獨”的民意基礎,最終使“臺獨意識”成為所謂“絕大多數的共識”。如此婉轉曲折、費盡心機地表達其“真意”,真難為了那些為陳水扁起草演説的“臺獨”文人們。為了安撫島內極端“臺獨”勢力對用詞上由“制憲”改為“修憲”的不滿,陳水扁前不久會見極端“臺獨”組織“臺灣人公共事務會”的人員時,以他豢養的寵物狗為例説:“跟我跑步,它不是跑直線的,但是我抵達目的地前,它已經跑到我前面等我。只要大家對我有信心,我們的夢一定會實現。”這寥寥數語,明白無誤地表明瞭陳水扁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他那篇數千言堆砌華麗辭藻的演説謊言,被他自己戳了個大窟窿。

 

  陳水扁在演説中還刻意將與祖國大陸不可分割的臺灣歷史,窄化為所謂“臺灣400年的歷史”,以所謂“新國家共同體”等謬論,企圖在文化上割斷與中國歷史、中華民族的聯繫。當前,島內“臺獨”分裂勢力一手製造的“文化臺獨”和“去中國化”日趨嚴重。但任何有良知的人稍加思索都會想到:臺灣島上絕大多數人使用的語言和文字,包括閩南語、客家話這些漢語方言,哪些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無論是媽祖信仰、關公崇拜、祭祖拜宗、姓氏族譜,還是婚喪嫁娶、宗法倫理、生活習俗,哪個不是中華民族一脈相傳的精神與物質生活方式?!

 

  陳水扁在演説中,還扭曲臺灣民眾的真實意願,聲稱“對岸要體會2300萬人民單純善良的心願”。我們歷來理解臺灣特殊的歷史遭遇,對兩岸同胞近代以來遭受列強淩辱的痛苦感同身受,尊重臺灣同胞當家作主的願望,尊重臺灣民眾“求和平、求發展、求穩定”的願望。但是,陳水扁所強調的那種“信念”,如果是建立在“臺獨”理念之上,建立在分裂國家民族基礎之上,這種所謂的“信念”,只能是民粹式的自我膨脹,只能是夜郎自大式的狂妄。臺灣是兩岸13億中國人民的臺灣,解決臺灣問題的民意是全世界所有中國人的民意,這種集體意志決定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這一原則和信念,任何人、任何勢力採取任何方式都無法動搖。

 

  陳水扁的演説打著“普世價值”的旗號,侈談“臺灣是一個完全民主的社會”。但事實上,在李登輝、陳水扁等“臺獨”政客的把持下,“臺獨”分裂勢力在臺灣挑動省籍矛盾,全面製造“綠色恐怖”。陳水扁上臺後,對島內持不同意見的黨派、社團、媒體甚至企業,採取各種卑劣手段加以打擊壓制;在行政機構中,大量安插極端“臺獨”分子;在教育界,以“教育改革”為名,修改教科書,篡改歷史,向青年學生強行灌輸“臺獨意識”;在民進黨內,更是獨斷專行,剪除異己;在選舉中,把“一邊一國”論和舉辦所謂“全民公投”強加在臺灣選民頭上,對反“臺獨”的人士進行人身威脅,隨意給反對派扣上“賣臺集團”的帽子,採取特務手段進行威脅壓制;不擇手段地挑動臺灣社會族群對立,聲嘶力竭地煽動極端仇恨的情緒。這就是陳水扁所謂的“臺灣是一個完全自由、民主的社會”;這就是陳水扁為臺灣民眾所做出的“自由選擇”;這就是陳水扁引以為榮的所謂“臺灣經驗”和“民主成就”。

 

  這次臺灣“民主選舉”表現出來的千奇百怪現象,已為世界所詬病。民主選舉是實現相對社會公正,表達各階層意見,實現社會協調發展和達成人民福祉的手段之一。而陳水扁所自吹的“臺灣民主選舉”,在其推動“臺獨”的過程中更多的表現為極端的民粹方式,是挑動部分人壓制另一部分人的社會對立和分裂,是建立在政商勾結、政治獻金、賄選買票和製造事端等非道德行為之上的。

 

  陳水扁還在演説中頻頻釋放“和平煙幕”,在回避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下,多次強調要建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制定“兩岸和平發展綱領”。這與他在選舉當中狂妄宣稱要進行一場和大陸的“聖戰”,要“拼中國”,形成鮮明反差。一個在選舉中叫囂不惜與大陸開戰的狂人,怎麼會突然變成“和平天使”?陳水扁顯然還在玩弄花招,他所要的“和平”,是“和平臺獨”、“和平分裂”。然而,這是走不通的死衚同。擺在陳水扁面前只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懸岸勒馬,停止“臺獨”;一條是一意孤行,玩火自焚。何去何從,必須做出選擇。(清風劍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