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國論”無異於投海自盡

時間:2004-06-08 17:14   來源:


  在陳水扁“海洋國家論”的帶領下,臺灣與其説是走向海洋,不若説是投海自盡。臺灣只有在祖國大陸的依託下,才能真正地走向海洋,贏得未來。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陳水扁5月30日在臺北縣舉行的國際獅子會年會上致辭,揚言要建立“海洋國家”,強調這是臺灣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臺灣“永續發展的根基”。在抗議聲中“登基”的“阿扁”,如今又要開始製造所謂的“海洋國家論”。

  割斷“臍帶”投美懷抱

  臺灣問題的出現,除了西方敵對勢力插手以外,地理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方面。熟知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人,都知道所謂的臺灣問題就是國共內戰的延續。如果沒有臺灣海峽的阻擋,可想而知國民黨的殘余勢力的下場。但是在國民黨逃臺之後,由於蔣介石一心想“光復大陸”,所以臺灣當局在當時雖然偏安一島,但是執行的是不折不扣的“大陸政策”。而在李登輝“兩國論”出臺之後,“臺獨”勢力開始在臺灣甚囂塵上。“兩國論”、“一邊一國”、“公投”制憲,臺灣當局依託海峽在分裂的道路上越滑越遠,而這時又炮製出所謂“海洋國家論”,自然是為了實現“臺獨”的步驟之一。

  陳水扁所謂的“海洋國家”首要目的是增加臺灣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影響力。目前美國最為忠實的盟友,在歐洲是英國,在亞太地區則為日本和澳大利亞。這三國同美國一樣,皆為典型的海洋國家。他們對於美國控制“兩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都是美國必須力保的國家。而陳水扁拋出“海洋國家論”,一方面是為了“臺獨”而徹底割斷與中國大陸的“臍帶”關係,另一方面就要在“國家理念”上與美國更加契合,使臺灣在美國的地位由遏制中國崛起的地區盟友,變成美國全球不可或缺的戰略基石。最終目的就要使美國防衛臺灣的可能性,變成必然性。

  一件“皇帝新衣”

  縱觀人類歷史上的海洋大國和海洋強國,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以及現在的美國,都擁有或者曾經擁有強大的海軍。一些海洋國家的興衰,也是與海軍的興衰緊密相連。陳水扁可謂“躊躇滿志”,但是臺灣海軍有沒有實力為其保駕護航呢?

  如果外購計劃一切順利,臺海軍在未來將擁有“基德”、“拉法耶”級等新型驅護艦40余艘;導彈快艇50余艘;常規動力潛艇8艘。總兵力5.6萬人左右。基本上,臺灣H海軍還是屬於一支近海防禦力量。而且從目前報道來看,購買潛艇的計劃很可能泡湯,因此臺灣海軍的進攻力量將大打折扣。

  在此形勢下,臺灣若如陳水扁所願建立“海洋國家”,只有兩種選擇。其一,擴充海軍力量,依靠自身的實力來保衛海上權益,免遭敵方進攻。但以臺灣的經濟技術實力,此路無異於天方夜譚;其二,就是借助大國的海軍力量。目前臺灣一心希望美軍能夠成為它的海上保護傘。然而美國就是在亞洲建立類似北約這樣的主權國家軍事同盟都會躊躇再三,所以斷然不會對臺灣有實質上的承諾。因此陳水扁的“海洋國家”走進的必然是一個死衚同,成為自欺欺人的“皇帝新衣”。

  “海洋臺獨”只是夢

  陳水扁“海洋國家論”雖然荒誕不經,但這並不意味著臺灣就不能走海洋之路。臺灣四面環海、靠近大陸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前途與海洋和大陸都有著割捨不斷的聯繫。歷史上的海洋國家走向海洋不是為了嘗嘗海水有多鹹,而是為了跨越海洋來走進更廣闊的大陸。大航海時代的英雄更不是為了旅遊觀光,而是為了尋找新大陸。因為只有在那裏才有更大的市場、更多的機會。

  “海洋國家”的真正本質在於貿易和交往,而陳水扁一面叫嚷著“海洋國家”,一面卻連和近在咫尺的大陸“三通”都不敢實行。事實將證明,陳水扁的“海洋臺獨夢”只能是個夢。在陳水扁“海洋國家論”的帶領下,臺灣與其説是走向海洋,不若説是投海自盡。臺灣只有在祖國大陸的依託下,才能真正地走向海洋,贏得未來。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