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局開出6000億軍火採購大單買什麼?

時間:2004-06-08 14:30   來源:


  6月2日,臺“行政院”通過“重大軍事採購特別預算案”以及“重大軍事採購條例草案”,共編列6108億新台幣(約182億美元)的軍事採購預算,將從2005年開始,在15年內自美國購買8艘柴電動力潛艇、6套改良型PAC-3型“愛國者”導彈和12架反潛巡邏機。這是陳水扁在軍事上增強“拒統謀獨”的重大舉措,也意味著美臺軍事勾結將進一步加深。

天價購買美國軍火

  這項重大軍事採購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四部分。第一,“愛國者”三型導彈6套以及約400枚導彈(“疾鋒計劃”),1449.2億元,執行年度2005-2012年。第二,P3-C反潛機12架(“神鷗計劃”),530.42675億元,執行年度為2005-2011年。第三,柴電動力潛艇8艘(“海星計劃”),4121.3911億元,執行年度為2005-2019年。第四,由“財政部國有財産局”編列7億元,作為相關計劃的土地作業費。

  軍購案經費來源分三部分。一是釋出“國營事業”的股份,預計收入940億元;二是出售“國防部”的土地,預計收入1000億元;三是發行公債4200億元,軍購案“不受公債法每年舉債不得超過歲出15%與預演算法的限制”。

  “行政院”通過此項軍購預算案後,相關單位分頭遊説。“行政院發言人”陳其邁表示,“國防是不分黨派的,希望立院能支援軍購預算”。大部分泛綠陣營“立委”拼命為軍購案護航。民進黨“立院黨團”表示,軍購案先前已得到美國同意,不會受“3.20公投”結果的影響,希望國親7月召開臨時會處理軍購案。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蔡煌瑯還給泛藍軍準備了一頂政治帽子,説“這筆預算早在選前即已提出,立院不應拿臺灣安全開玩笑”。臺聯黨更以“兩岸軍力失衡”為藉口,要求美國“協防臺灣,共同維護亞太安全”。

  臺軍發動輿論攻勢,吹噓獲得上述3項裝備“將大大提高海空軍戰力”。“愛國者”三型導彈“可有效摧毀中共進襲導彈,確保本島人口密集的都會區及重要政經設施與軍事基地的安全,迫使中共因導彈攻擊勝算不足,而不敢輕啟戰端,具備嚇阻效果”。柴電動力潛艇屬高科技戰略武器,可大幅提升海軍“預警、反制”的聯合製海作戰總體戰力,為臺澎防衛作戰主要的嚇阻戰力。反潛機“具備速度快,搜索範圍廣、留空時間長、攜帶彈量大等特性”,除可對水面目標進行遠距離攻擊外,同時具備處理多枚水下聲標信號與執行偵潛及小型目標偵測、導航與遠距離水面目標搜索等能力,“可有效提升海洋情、監、偵能力,並大幅增強海軍反潛戰力”。

  6月3日,“國防部副部長”霍守業分赴民進黨和臺聯黨“立院黨團”尋求支援,稱採購武器是為了“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戰略目標,是長期建軍的既定計劃,希望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至於柴電潛艇採購金額和數目,必須先爭取“立院”通過這筆預算後,再與美國廠商聯繫,再向歐洲原採廠溝通。“國防部”提出的金額是概括性預算,要採購那一類型以及確定金額,都還需要詳談。“軍購不會作冤大頭,一定會以最低、合理且國際公認的價格來採購”。

  陳水扁送上這麼一大塊肥肉,的確讓尋找市場的美國軍火商喜出望外。急著從臺灣撈一把的“山姆大叔”緊密配合臺當局。“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趕緊發函給臺“立法院長”王金平,希望王金平率團赴美考察軍購事宜,這項活動預定6月17啟程,為期10天。屆時“立法院國防委員會”3位“召委”及各黨黨鞭、另外每黨再派出一人組成代表團,訪問美國夏威夷、得州休士頓、華盛頓等地。

島內各界強烈質疑

  這筆巨大的軍購案“史無前例”,也是“國防部”第二次以特別預算買裝備(上一次是花3000億採購F-16與“幻影2000”戰鬥機),因而島內各界高度關注。與臺當局的態度相反,泛藍軍、島內輿論及有識之士都表示反對。

  第一種意見認為,軍購案“違反公投民意”。國民黨“立院黨團”副書記長盧秀燕表示,與“大選”同時舉行的“強化國防”“公投”題目無法過關,表明此項軍購毫無民意的支援。而當局卻執意編列鉅額軍購預算,顯示當局根本就是把“公投”當成幌子,不尊重民意。

  第二種意見是臺當局充當“冤大頭”。輿論分析,8艘潛艇報價4100億元,是美方歷次報價中最高的方案,與軍方最早規劃規劃的預算1500億元相較,暴漲2倍還多。親民黨“立委”林鬱方抨擊軍購案未完全符合採購程式與臺海防衛作戰需要,抨擊“為什麼人家花3、4億就可以買潛艇,而臺灣卻要花上15億”,陳水扁當局“簡直就是一個敗家子”。若“國防部”同意,就是另一個軍購弊案。軍購案特別預算若要在“立院”通過,將會“難如上青天”。就連臺聯黨的一些“立委”,也要求這次軍購案至少要向美國要求打85折,以免臺灣成為“冤大頭”。

  第三種意見是不利經濟發展。《中國時報》、《聯合報》評論認為,當局不惜舉債購買軍火,以為是幫臺灣買保險,不僅是大錯特錯,還會誤導臺灣總體安全戰略方向。當外資逐漸出走、島內經濟市場仍然欲振乏力時,臺當局卻要發行公債來換得美國保衛臺灣的條件,無疑是殺雞取卵,引鴆止渴。以500萬戶計算,平均每戶要攤付10多萬元,這無疑是要把子孫拖下水。國民黨“立委”孫國華認為,軍購案若通過,將使民眾從2005年到2019年背負巨債,也將是“壓垮臺灣財政的最後一根稻草”。臺當局本來就債臺高築,如今既要推動所謂5年5000億公共建設案,更拋出6000億的軍購案,預算的排擠效應,特別是社會福利、經濟建設預算縮減,恐將不可避免。

  最具代表性的意見認為,軍購案將導致兩岸關係更加緊張。這一意見認為,臺灣和平與安全問題,絕不能簡化為對美軍購。軍購案所帶來的不是和平的維護,而是恐慌的開始,是戰禍的種子,因為陳水扁自恃武備精良,推動“臺獨”,最終將帶來兩岸戰火。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賴士葆指出,臺當局高層都説要盡力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但是臺灣未來15年還要買更多的軍備,是否意味兩岸關係未來會更險峻?

  此外,也有輿論認為,軍購案等於是變相支援美國的軍事工業複合體和美政府的利益,以及美國近幾年所發動的侵略戰爭。

增強“拒統謀獨”籌碼

  陳水扁不顧島內各界的反對,以天價購買美國武器,如意算盤有三:

  一是實現對美國承諾,爭取美國諒解與支援。陳水扁大搞“公投制憲”,惹惱了不願捲入“臺獨”戰火的“山姆大叔”。小布希警告陳水扁,“反對任何片面改變臺海現狀的言行”。陳水扁為修補美臺關係,一再承諾“連任後立即編列特別預算”,購買美國武器。然而,正如國民黨“立院黨團”所言,“愛國者”三型導彈、潛艇等都不是臺灣目前所急需的,陳水扁根本就是“花大錢當凱子”,給美國支付保護費,確保美國繼續支援臺灣。

  二是增強“拒統謀獨”的軍事籌碼。“臺獨”分子認為,穩定社會民心,鞏固“臺獨”政權,推行“臺獨”施政,強化“實質臺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購買美國的先進武器。他們天真地以為,這樣不但可以反制大陸對“臺獨”的打擊力量,而且還可以“決戰境外”,把戰火燒到大陸,甚至還可以強化美臺軍事關係,必要時把美國拖進“臺獨”戰火。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所屬智庫亞太安全研究中心最近發表了丹尼洛伊題為“美臺軍售:與朋友交易的危險”的論文。論文指出,從最近陳水扁的動作看,美國軍售臺灣“可以幫助陳水扁維持穩定,但也可能給陳水扁作掩護,決定去改變現狀,即把臺灣由事實上的獨立,轉變為法理上的獨立”。

  三是收賣臺軍。臺軍歷來是反“臺獨”堡壘,陳水扁上臺4年處心積慮整頓臺軍,但沒有完全控制臺軍。而這6000多億的軍購預算大餅,不但將養肥一批臺軍高層,也可以緩和臺軍面臨的人事費用壓力和人員精簡壓力,這顯然有利於陳水扁爭取軍方支援。

洋武器保不了“臺獨”

  陳水扁的算盤打得很妙,但最終依然難以得逞。最主要的是兩岸實力對比懸殊,臺軍再多的裝備最終也是不堪一擊。不只在武器裝備、總體實力上臺軍無法與大陸相提並論,在民心向背方面“臺獨”得不到島內民眾的支援,臺灣海島型的環境更是經不起戰爭的折騰。島內外輿論早就預言,如果臺當局的“臺獨”施政逼使大陸動武,臺軍根本不會有多長時間的抵抗,最後“無疑是一場一哄而散的鬧劇”。

  其次,就此次軍購案本身而言,能否獲得“立院”通過,能通過多少,目前仍是一個未知數。即使預算案最終得以通過,但能否採購到這些先進裝備也還很難説。島內輿論分析,美國早已不生産傳統的柴電動力潛艇,其他有能力生産的國家,目前因為不願得罪中國而拒絕對臺軍售;而美國重開生産線則成本過高,因而潛艇軍購仍充滿太多變數。

  再次,這些裝備根本滿足不了“臺灣防衛”的需求。而民進黨“立委”李文忠、湯火聖等人也認為,此次購買的潛艇只有144枚魚雷與72枚魚叉導彈,這種潛艇根本缺乏嚇阻能力,根本是半套潛艇;而反潛機又是“舊機新裝”,美國人把要退役的舊貨賣給臺灣。因而,軍購案“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對提升臺軍戰鬥力沒多大幫助”。李文忠還特別在《中國時報》撰文指出,“以今天的投資面對明天甚至後天的威脅,很可能會面臨成軍即落伍的窘境”,“臺灣現有愛國者二型導彈,加上採購的384枚愛國者三型導彈,總計不到600枚;不要説愛國者三型導彈擋不住中共的巡航導彈,縱使百發百中,也擋不了所有中方來襲導彈”。(張天民)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