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大部分商人都不願和政治沾邊,尤其此次“總統大選”更為明顯,因為有太多前車之鑒。以前在國民黨長期執政之下,許多人會和執政黨保持良好的政商關係,豪不掩飾自己的色彩,期望在自家企業需要幫忙時,政府會拉他們一把,因而造就了令人民深惡痛絕的黑金政治。黑金政治終結了國民黨五十年的政權。過去不好好經營自己本業,只憑藉政商關係生存下去的商人在政黨輪替後,像骨牌效應般一個個倒地不起。
多數臺灣商人選擇遠離政治
近來臺灣媒體紛紛報道挺扁臺商最近傳出遭到大陸國臺辦“修理”,而被點名的包括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第一金控董事長謝壽夫、奇美電子董事長許文龍,其中第一金控也坦承,董事長謝壽夫之前預定的北京行,可能因為政治因素而取消。而大陸《人民日報》更是以專文強調不歡迎綠色臺商,並直接點名批判奇美電子董事長許文龍。
現今的臺灣政治環境,政黨輪替是常態,大多數的人已不願再捲入政治的風暴中,更明白押寶式的心態只能求得幾年順遂,對於長期發展未必有利。唯有本本分分經營本業才是正途。在臺灣商人心中,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黨傾向及所支援的人選,要不要表態亦是自己的自由。只要沒有因為支援對象進而獲取特殊利益者,一般臺灣民眾其實是以平常心看待泛藍泛綠的企業。
作為重要的生産基地與潛在市場,臺灣企業赴大陸投資的確具有巨大的經濟利益;就經貿利益而言,基本上兩岸全面的開放投資與貿易最符合雙方的利益,這一點大概很少人會有異議。但在另一方面,臺灣當局卻憂慮臺灣企業在大陸投資如果超過了一定的程度,則易形成資金外流過量與貿易依存度過高,再者企業投資大陸,一方面造成臺灣産業空洞化與資金枯竭化;一方面促成了大陸經濟實力的壯大,這種種發展皆不利於臺灣整體安全。
經濟利益與安全利益相矛盾
臺灣“經濟部”于1997年公佈了新版大陸投資“戒急用忍”的政策審查標準。重點包括:明定基礎建設如水庫、電廠、機場、鐵路、公路、港口設施等為禁止投資項目;規定個案投資金額上限為5000萬美元;規定個別企業投資大陸累計金額上限;項目審查類須依産業特性及個案特性評分。到2000年民進黨上臺,確認大陸投資“戒急用忍”政策改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主要做法包括定期審議放寬大陸投資産業及産品項目、放寬大陸投資資金限制、建立兩岸資金流動的靈活機制、及在考量臺灣安全前提下,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等。
在現實環境中,經貿利益與臺灣安全孰輕孰重?如何界定皆是見仁見智的主觀意識。當幾乎全世界都被中國大陸這塊磁鐵吸引過來時,嗅覺敏銳的臺灣商人當然也無法無視對自身較有利的環境發展。令他們所不解的是,臺灣當局卻常以看不見的臺灣安全這條大繩索綁住他們的雄心壯志,捆住他們的手腳。
臺灣對大陸出口多進口少,每年都産生鉅額順差,尤其去年對大陸順差高達244億美元。若不是臺商對大陸投資誘發的鉅額順差,臺灣的貿易早已是逆差的狀態。順差的擴大,加速了臺灣經濟成長,出口的大幅成長,刺激生産增加,也連帶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及高達2265.23億美元的外匯存款中國大陸的經濟快速向前發展是不爭的事實,世界各地的重要企業都看重這個市場,臺灣的企業如果因為某些人而缺席,對臺灣自我經濟實力的積累是有利抑或有害值得大家深思。(陳姿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