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恐懼”與美國的划算買賣

時間:2004-06-03 13:12   來源:


  陳水扁若是向來“一廂情願”,認定美國必然捲入臺海戰爭,目前應該是其大夢初醒時。
  
  報載,美國國務卿鮑威爾重申,美國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不支援”任何企圖導致臺灣獨立的做法。他也説,美國的立場非常堅定,同時美國也“不支援”臺海兩岸任何一方企圖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舉動。

  第二天的報道也説,布希在電話中向胡錦濤強烈重申:恪守一個中國的原則,堅持反對“臺獨”。兩國元首也一致表示,將會共同繼續努力,推動中美建設性關係,不斷向前發展。根據這項報道,美國評論界都認為,布希政府今年正面對選舉,同時又在伊拉克問題遇上“焦頭爛額”,因此希望臺海兩岸風平浪靜。

  筆者認為,美國不僅現在在伊拉克問題上必須集中精力,且會在未來至少20年間,會繼續面對這方面的挑戰。故此,美國希望臺海兩岸繼續保持現狀的意願,將會持續一段長時間。

  從美國的戰略困境看來,任何“臺獨”勢力以為中國一旦攻臺,美國即會調兵遣將保臺,此是很不切實的幻想。

  “臺獨”勢力也似乎忘記了,美國資本家與大財團自80年代末期以來,在中國擁有龐大的投資。他們絕對不會認為,美國保臺會給美國的國家利益帶來任何好處——除了售賣軍火以外。

  不過,美國的軍火商似乎看準了臺灣的弱點和心理狀態,於是便鼓勵臺灣多購軍備,目的不在保臺,而是達成交易。這點從臺灣打算以87億美元購置8艘“傳統”型潛艦,可見一斑。

  所謂“傳統”型,就是在美國標準上已過時的陳舊潛艦。美國與其把過時的軍備報銷,不如賣給心有恐懼的臺灣,賺回一筆外匯。從美國的觀點看來,委實非常划算。

  在這種情況下,明智的臺灣人應看得出,臺灣這項擬議雖可逞一時口舌之快,但在現實的國際與區域安全環境中,卻不是一項切實際的目標。

  在一個不利的國際與區域安全環境中堅持“臺獨”,不但費時失事,也浪費資源。

  自古以來,兵家引發戰爭都是以經濟為前提。戰爭若是損害到經濟,那是一種莫大的災禍。因此孫子説,“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一個國家若是為準備戰爭而“日費千金”,最後導致經濟蕭條,到時縱使有姜太公或劉伯溫一般的智者,也救不了它。陳水扁政權這回想以鉅額的外匯去添購“守門式”、“玩具槍”式的潛艦,如此一把豪賭,還要花上曠日持久的操作與維修費,是犯了“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呂羅拔)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