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以“十點響應”質疑陳水扁“就職演説”

時間:2004-05-21 12:26   來源:

 

  針對陳水扁的“五二○就職演説”內容,國民黨發言人蔡正元20日下午召開記者會代表國民黨提出“十點響應”。

 

  據臺灣媒休報道,蔡正元對陳水扁“就職演説”提出的“十點響應”包括:

 

  第一,陳水扁提到臺灣有認同與族群嚴肅課題,這一點國民黨不能認同。國民黨認為,只有政治人物為了選舉的利益,去利用、操縱認同及族群的問題,才是臺灣最大的禍害。

 

  第二,偏差的採取歷史片段記憶。陳水扁提到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等歷史不幸事件,説當權者權力的濫用,不是族群的壓迫。他只是要提醒過去當政者的缺失,這種偏差心態提出來的論述,只會帶給臺灣更多的災難。

 

  第三,陳水扁終於提到臺灣沒有“本土”與“外來”之分,他為什麼不對他過去所提的“本土”政權及“外來”政權的分隔作出道歉?難道只是臨時起意,故意用這種方式掩蓋他過去攻擊國民黨所用的錯誤論點嗎?

 

  第四,陳水扁説會尊重“司法”,以及以最大的誠意解決“競選”期間的選舉爭論。但陳水扁就是阻擋“真相調查委員會”及“調閱委員會”成立的人,兩“會”若沒有辦法成立,國民黨沒有辦法在司法的程式上獲得完整、公平的待遇。

 

  第五,陳水扁説“要有負責的執政黨跟忠誠的在野黨”,但臺灣的問題就在於沒有“忠誠的執政黨”,而且沒有強有力制衡的在野黨。因此,國親合併就是要成有力量制衡的在野黨。

 

  第六,陳水扁提到要跨越對立,創造信任以及公義的“新臺灣”。但陳水扁在過去4年不是這樣的,當然不能期望僅憑一篇“演説”就對他賦予新的信賴。

 

  第七,陳水扁承認了連戰的“修憲”主張,但未表達任何“敬意與謝意”,不是一個有胸襟的政治人物應該有的作為。

 

  第八,陳水扁一再倡導“中華民國”存在的價值。但所謂“正名運動”又代表什麼?所謂“中華民國不存在論”又代表什麼?

 

  第九,陳水扁的兩岸關係策略,國民黨不相信有所改變。

 

  第十,陳水扁終於認清了中國大陸和平崛起的現象是臺灣所謂最大的“挑戰”。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