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_“神州三號”無人飛船成功發射
字號:
中國——現代航太技術的發源地

  時間:2002-04-15 16:53    來源:     
 
 
  新華網北京3月25日電(記者田兆運 奚啟新)航太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火箭,現代的運載火箭就淵源於古代火箭。古代火箭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同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探索相結合,才最終發展成為現代的運載火箭。而説到古代火箭,就不能不提到中國的貢獻。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經歷過技術遙遙領先於世界的輝煌時期。中國古代發明的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對世界文明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準確地説,火箭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中國是古代火箭的故鄉。“火箭”這個詞在西元三世紀的三國時代就已出現。


  中國古代最早的實用火箭大約出現在唐末宋初,10世紀時就有火藥用於火箭的記載。北宋的軍官馮繼升、岳義方、唐福等曾向朝廷獻過火箭及火箭製造方法。那時的火箭使用了火藥,但仍由弓弩射出。


  中國古代火箭有箭頭、箭桿、箭羽和火藥筒四大部分。火藥筒外殼用竹筒或硬紙筒製作,裏面填充火藥,筒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筒側小孔引出導火線。點火後,火藥在筒中燃燒,産生大量氣體,高速向後噴射,産生向前推力。其實這就是現代火箭的雛形。火藥筒相當於現代火箭的推進系統。鋒利的箭頭具有穿透人體的殺傷力,相當於現代火箭的戰鬥部。尾端安裝的箭羽在飛行中起穩定作用,相當於現代火箭的穩定系統。而箭桿相當於現代火箭的箭體結構。中國古代火箭外形圖,首次記載于西元1621年茅元儀編著的《武備志》中。


  火箭出現後,在中國被迅速地用於軍事行動和民間娛樂中。10-13世紀,在宋、金、元的戰爭中,已應用了火槍、飛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藥武器。那時的飛火炮和現代的火焰噴射器相似,是一種原始的火箭武器。到了元、明時代,火箭武器在戰爭中又有發展,相繼出現了二虎追羊箭、九龍箭、一窩蜂等火箭,利用了火箭多級串聯或並聯(捆綁)的技術。明代史籍中記載了多種火箭武器,重要的有震天雷炮、火龍出水、神火飛鴉、飛空砂筒、萬人敵等。


  火龍出水是一種用於水戰的兩級火箭。“火龍”有龍身、龍頭、龍尾,龍身為約1.6米長的薄竹筒製成,前邊裝一個木製龍頭,後邊裝一個木製龍尾。體內裝有神機火箭數枚,引線全部扭結一起,從龍頭下的孔中引出。龍身下前後共裝4個火箭筒。前後兩組火箭引線各將其引線扭結在一起。前面火箭藥筒底部和龍頭引出的紐結線相連。發射時,先點燃龍身下部的4個火藥筒,推進火龍向前飛行。火藥筒燒完後,龍身內的神機火箭點燃飛出,射向敵人。這種火箭已經應用了火箭並聯(4個火藥筒)、串聯(兩級火箭接力)原理。它既可以射向天空,也可以用於水戰。它用於水戰時可在水面上飛行數公里遠。


  中國古代火箭技術連同其他火藥兵器一同傳到了印度、阿拉伯,並經阿拉伯傳到了歐洲。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火箭在戰爭中得到了發展。英國軍官W康格裏夫研製的火箭射程就達到2.5-3公里。


  雖然古代火箭、火藥是中國人發明的,但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不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致使古代火箭技術未能在中國發展為現代火箭技術,最終只停留在禮花爆竹之中。儘管歐洲人在中國發明火箭幾百年後才學會使用火箭,但最終還是從歐洲發展起現代火箭技術。這不能不説是中國歷史的遺憾。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