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文化彩練--文化産業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開闢新途徑

時間:2011-10-18 13:08   來源:《人民日報》

  我國文化産業爆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2010年,我國電影實現票房100億元,與2002年文化産業起步之初相比,短短8年時間,票房成績後面多了一個0,令人驚詫的增長速度創造了世界電影史的奇跡。

  2010年,我國新聞出版業總産值突破1萬億元,與2002年相比翻了三番;每天出版報紙452億份,出版規模連續9年位居世界首位。

  2010年,我國動漫産業總産值達480億元,比2009年增長27.8%。

  2010年,中國網路遊戲新十年的第一個年頭,中國網路遊戲市場規模達349億元,遊戲用戶總數突破1.2億人。

  2010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達到11052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2.75%。其中北京、廣東、江蘇、山東4省市表現尤為搶眼,文化産業增加值均已突破千億元。

  圖書音像産品琳瑯滿目,文藝演出活動豐富多彩,影視精品層出不窮……精彩紛呈的文化産品生動地向世界講述著中國故事。在文化體制改革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文化企業進入市場,文化産業規模越做越大,以“中國元素”為底蘊的我國文化産業不僅塑造了強大的中國國家文化形象,為推動中國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增添動力,更在風雨中茁壯成長,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為我國文化經濟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闢了新途徑、新空間。

  從依靠“輸血”到自我“造血”

  文化體制改革創造了文化産業振興奇跡

  10月11日晚,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第100場在北京世紀劇院上演。至此,《媽媽咪呀!》中文版已吸引13萬名觀眾走進劇院,拿下4500萬元的票房成績,創造了國內音樂劇演出的票房紀錄。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總裁張宇説,“如果説《時空之旅》是‘走出去’的典範,那麼《媽媽咪呀!》就堪稱‘拿過來’的樣本。”

  而這些,只不過是製作方之一——文化集團所屬中國對外演出公司大批國際演出節目中的一闋“華彩”樂章。

  産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得益於文化體制改革帶來的嶄新氣象。改革,讓這個具有50餘年歷史的文化單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世界演出市場為之喝彩的“中國演出艦隊”。

  經過7年的改革歷程,文化集團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國際演出和藝術展覽運營機構,凈資産增加252.66%,僅2009年就在全球200多座城市舉辦各類演出、展覽和綜合文化活動6000余場,全球年度觀眾超過1000余萬人次。集團通過在世界各地的演出、展覽展示中國文化,打造了“相約北京”聯歡活動、亞洲藝術節以及中法文化年、中俄互辦“國家年”中重大演出展覽項目……一系列品牌,在世界舞臺上成功演繹了中國文化的精彩傳奇。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僅僅是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挺進、文化産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截至2011年6月底,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社體制改革任務如期完成,全國出版發行、電影電視劇製作等領域基本完成全行業轉制,國有文藝院團完成轉制590家,非時政類報刊完成轉制595家,人民網等10家重點新聞網站完成轉制任務,22個省區市實現省內廣電傳輸網路整合。

  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形成了新的經營管理機制、投融資機制、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創作生産能力不斷提升,創作活力得到極大釋放,實現了從依靠“輸血”向自我“造血”的轉變。北京市兒童藝術劇院推出《紅領巾》、《安徒生》、《迷宮》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兒童劇,演出場次從轉企前的100場增加到600多場,總收入從77萬元增加到7000萬元,每人平均年收入從2.9萬元增長到5.4萬元。

  “2009年,國務院發佈《文化産業振興規劃》,首次明確提出文化産業概念,並將其置於優化文化産業結構、需較快發展的重點文化産業門類之首。這一規劃的發佈,標誌著文化産業進入了國家戰略性産業的梯隊。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又強調了文化産業的地位,明確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如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將全面深入討論文化的改革發展,我國文化産業的地位將再次提升。”文化部部長蔡武説。

  從“小舢板”到“航空母艦”

  在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和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凸顯

  美國當地時間2009年8月17日上午,全球發行量最大的雜誌《讀者文摘》的出版商宣佈申請破産保護。實際上,被22億美元巨債壓倒的讀者文摘有限公司,僅僅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文化産業衰退的受害者之一,是西方文化市場飽受危機衝擊的一個側影。

  然而,令整個世界矚目的是,2008年到2009年,在宏觀經濟形勢大動蕩下,我國文化産業的發展顯得風平浪靜。“國際金融危機打斷了中國經濟在慣性發展路徑上的進程,多年來一再強調的增長方式轉變加速推進,文化産業在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和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凸顯。”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説。

  最新統計數字表明,“十一五”時期,全國文化産業年均增長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國內生産總值增速高6到8個百分點。特別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文化産業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的産業優勢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近些年來,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文化企業按照市場的要求進行資源整合,提高了文化産業的集約度,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小、散、亂、差”的局面。市場這只“無形之手”把利益相關方聯合在了一起。跨地區、跨行業、跨媒體、跨所有制的兼併重組方興未艾。

  2010年11月5日,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與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新華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股權合作協議,共同出資設立股份公司。此舉標誌著跨地區聯合打造大型出版傳媒産業集團和戰略投資者取得實質性突破。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説:“小舢板不能遠洋航行,我們必須打造中國文化産業的‘航空母艦’。規模化和集約化是文化産業面向市場的必然要求,通過重組、兼併、破産等形式,整合資源,做大做強,才能實現規模化經營。這一點已為眾多國際文化傳媒集團的發展歷程所證明。”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向縱深挺進,一批總資産和總銷售收入超過或接近百億元的“雙百億元”大型骨幹文化企業成為文化市場中的“航空母艦”。2010年,全國46個演藝企業集團整合成立,區域性龍頭演藝企業正在逐步發展壯大;120家出版集團、報刊集團、發行集團和印刷集團資産總額3234.2億元、主營收入1785.8億元,在書報刊出版和出版物發行領域所佔比重分別達73.5%和53.8%,行業龍頭的地位與作用初步顯現。

  隨著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準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産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上升,日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文化大國”到“文化強國”

  文化産業將再次迎來重大機遇

  “早改早主動,早改早受益,早改早發展”是湖南人的宣言。秉持“發展文化經濟,建設經濟文化”的思路,湖南省謀篇佈局,完成了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的提升,文化産業連續7年保持20%以上增速。

  2011年5月,全國文化産業發展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為文化産業未來發展謀篇佈局,明確提出:“要以新的視角認識文化産業的地位作用,堅持內容為王,以更有力的措施推動我國文化産業實現新的更大發展。”

  “中國文化産業的發展已歷12個年頭。在短短12年的時間裏,中國走過了發達市場經濟國家近一個世紀的發展道路,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解放思想、創新觀念、改革機制、抓住機遇是文化産業高速發展的保證。”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説。

  根據國際經驗,每人平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居民消費主要以物質消費為主;每人平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進入物質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並重時期;每人平均GDP超過5000美元,居民的消費結構轉向精神文化消費為主的時期。目前,我國每人平均GDP突破4200美元,居民消費正由生存型、溫飽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轉變,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噴”之勢,文化消費出現一個“爆炸效應”是大勢所趨。

  蔡武説:“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進文化創新、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為‘十二五’時期文化建設描繪了美好的藍圖。文化産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也賦予了文化産業工作很多新的任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國際經驗測算,我國每年文化消費能力可達4萬億元,但實際消費不足1萬億元,巨大的文化消費潛力和産業發展空間有待挖掘。

  文化産業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文化理念、文化價值和文化追求,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近年來,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通過文化産業、借助文化産品,輸出其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文化産業只佔世界文化市場份額的3%,形勢不容樂觀。

  “文化産業是整個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在西方發達國家,文化産業佔國民生産總值的比重一般都超過10%以上,美國等國家甚至超過20%。這個比例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我國文化産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從積極的意義上講,這個差距意味著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柳斌傑説。

  2010年,《關於金融支援文化産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出臺。由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等部門共同組成“金融支援文化産業發展跨部門工作小組”共同制訂的這份《指導意見》,被稱為2009年《文化産業振興規劃》發佈後,推動中國文化産業進程的又一份重要文件。

  如果説改革是動力,那麼資金就是産生動力的燃料。為破解這一困擾文化産業發展的難題,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加大金融扶持文化産業的力度,探索出許多有益的經驗。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幾大銀行給文化産業授信融資總額超1000億元;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步伐加快,全國共有26家上市文化企業,總市值達1300億元,融資規模不斷擴大,逐步成長為A股市場的一個新興板塊,2010年新增的8家上市企業融資104億元。

  毋庸置疑,隨著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文化産業發展將再次迎來重大機遇期。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