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文化建設戰略構想:當代中國的文化自覺

時間:2011-10-18 11:17   來源:人民網

  編者按:

  今年10月,我們黨將召開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全面部署,對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提出新任務新要求。

  從9月15日開始,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將組織系列原創報道,對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進行前瞻報道,歡迎廣大專家、網友關注,並積極參與報道。

  摘要:

  在當代社會,文化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文化是一個民族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名片、身份證和識別碼,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精神家園。創造既富有民族優良傳統又有鮮明時代特點,既立足中國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視國情現實又放眼未來的新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回顧二十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文化建設的戰略構想,主要有三大節點,這就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作者簡介:郭建寧

  安徽省馬鞍山市人,哲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現當代中國哲學與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近十年的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説從中央到地方,從學界的民間,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重視文化建設,文化的重要性從來象今天這樣突出,文化軟實力和精神家園的概念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廣泛使用和空前普及,文化産業、文化體制改革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引人關注,文化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二十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文化建設的戰略構想,體現了當代中國的文化自覺。

  一、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黨的十六大關於文化建設的戰略思路。對於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對於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首先,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需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先進文化是健康的科學的向上的,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推動社會前進的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它影響人的精神和靈魂,滲透于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是否擁有先進文化,是否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決定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的素質、能力和興衰。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

  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淵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我們必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協調發展的高度,從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民族振興的高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佈局中的極端重要性。

  其次,綜合國力的激烈競爭需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當今世界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面的競爭,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競爭。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引起世界各種思想文化,歷史的和現實的,外來的和本土的,進步的和落後的,積極的和頹廢的,展開了相互激蕩,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鬥爭,有滲透又有抵禦。總體上處於弱勢地位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不但在經濟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嚴峻挑戰。保持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積極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實現文化的與時俱進,是關係廣大發展中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關於文化建設在綜合國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體現了新世紀中國共産黨人的文化自覺。

  再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即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要實現這個目標,不僅要發展經濟,完善民主法制,而且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所有這些,都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如果説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主流是軍事競賽,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主流是經濟競爭。那麼,二十一世紀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競賽。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對人類的作用,可能超越軍事、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乃至民族與國家。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內涵越來越豐富,文化的作用越來越大。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為此,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發展先進文化,支援有益文化,改造落後文化,抵禦腐朽文化。第二,加強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第三,在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同時,建立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道德體系。第四,貫徹科教興國方針,培養高素質人才。第五,完善文化産業政策,支援文化産業發展,增強我國文化産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