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北大中文系教授董學文:樹立文化自覺與自信的理念

時間:2011-10-18 14:53   來源:光明日報

  文化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脈和靈魂。隨著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局面的出現,如何科學地對待文化建設,怎麼理解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如何看待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圍繞這一話題,記者日前採訪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董學文。

  記者:當前關於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討論很多。您認為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主旨是什麼?應當包含哪些具體的內容?

  董學文:文化是一個大系統,人類活動就是在文化的大系統中進行的。我們如今談論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其目的就是要尋求在文化體系的活動中有清醒的認識和理性的態度,把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所謂文化自覺,指的是對文化在歷史進步中的地位和功能有深刻的認知,對文化發展規律和趨勢有正確的把握,對發展文化的社會與歷史責任有主動的擔當;所謂文化自信,則是指我們對自己的理想、信念、學説以及優秀文化傳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對當代核心價值體系的威望與魅力有一種充滿依賴感的尊奉、堅守和虔誠。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事文化建設,只有具備了自覺和自信,才能有探索的勇氣、創新的精神,才能始終如一地堅持正確的航向。

  記者:文化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您認為當前我們特別強調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意義何在呢?

  董學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註定伴隨著中華文化的繁榮昌盛。回顧近百年中國新文化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以思想文化上的覺醒和自信來把握方向、凝聚力量、推動進步,是一條十分清晰的主線。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建設與改革時期,我們高舉先進文化的旗幟,緊密結合時代條件,闡明自己的目標和綱領,制定切實的政策和策略,為偉大祖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貢獻。

  社會的發展最終是要以文化的進步來體現的,文化的繁榮是社會發展的尺規。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化處在社會發展戰略的軸心位置,經濟、政治、社會、教育、科技發展戰略,都應圍繞于文化這個軸心展開。由於文化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它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潤物無聲,所以,它對歷史、現實和實踐的影響也就持久而頑強。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