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國經濟添新引擎 文化産業迎黃金期

時間:2011-10-20 14:01   來源:南方日報

  借助改革開放和加入WTO的東風,中國企業終於昂首走向世界,工商銀行、中國石油等巨頭更是笑傲世界500強之林。但遺憾的是,當21世紀福克斯出品《阿凡達》笑納200億票房;貝塔斯曼、新聞集團在全球攻城拔寨的時候,在國內尚沒有與之一決高下的文化企業。

  這一切將被改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10月15日至18日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簡稱《決定》),此次全會不僅吹響了“文化強國”的號角,更再次強調“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可以期待的是,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扶持下,文化産業將迎來黃金髮展期,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的新引擎。而奧飛動漫等一批優秀的廣東本土文化企業,也有望借文化産業大發展的春風,走向世界,成為中國的迪斯尼。

  産業前瞻:文化産業將涌現四大潮流

  潮流一

  資本加速流入文化産業

  2009年7月,國務院原則通過《文化産業振興規劃》;2010年4月,九部委發佈《關於金融支援文化産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在政策的推動下,資本快速向産業聚集,數批相關的文化産業基金迅速成立並進入投資期。

  今年4月,由建設銀行發起的中國首只文化産業基金——建銀國際文化産業股權投資基金正式啟動,規模20億,投資範圍涵蓋出版、影視、網路遊戲、動漫等文化創意産業,中國出版集團、中國電影集團等業界龍頭均在投資人之列。

  而市場嗅覺敏銳的VC和PE在內的股權投資基金也開始殺入文化領域。2010年上市的文化企業中,12家企業在上市前均獲得了股權投資,佔上市企業的75%。在投資機構中,不乏中科招商、達晨創投、紅杉資本等一些知名股權投資基金。

  “文化+金融”的文化産權交易也開始成為潮流。僅2010年,成都文化産權交易所、瀋陽文化智慧財産權交易所、南方文化産權交易所、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相繼成立。

  《決定》提出,“推進金融資本與文化資源有效對接,並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支援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産業,鼓勵扶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可以預見,聞風而動的金融資本將進一步加大對文化産業的掘金力度,而在資本運營和金融創新的催化之下,文化産業將步入跨越式發展。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