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借力新能源深圳打造智慧低碳城市

時間:2010-09-06 16:24   來源:新華網廣東頻道

  在中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之際,深圳設立了首個低碳總部基地,以此推動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産業體系,借力新能源打造智慧低碳城市。

  “智慧深圳”“低碳城市”成為最近召開的謀劃深圳未來5年發展方略的深圳市黨代會的最熱門的關鍵詞。

  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説,建設智慧低碳城市,是在經濟特區建立30年取得巨大經濟成就之後,深圳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體現。

  如今在深圳,人們可以在室內感受“把藍天白雲下的陽光轉換成電力能源”的綠色之光。摩天大樓在現代城市司空見慣,但在深圳東部海岸線上,被稱為“躺下的摩天樓”的萬科中心向大自然做出了敬畏的俯身,成為“深圳速度”“深圳高度”之後深圳人心中的新地標。

  躺下是為了周邊樓宇的採光通風。建築師以與周圍生態環境融合的設計理念為起點,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自然光、自然風,並使用可自動調節外遮陽系統,根據太陽高度角以及室內光線的強弱,自動調節水準遮陽板。

  “躺下的摩天樓不僅僅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智慧。”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節能處副處長李承宗説。

  得益於低能耗設計和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等技術的運用,這座建築每年節省標準煤500噸,可減排1330噸二氧化碳,太陽能光電系統每年可以提供25萬千瓦時的電量。

  李承宗説,深圳已全面啟動了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正在進行的36個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體育場館的維修改造過程全部加入了建築節能改造的內容。

  官方資料顯示,預計在今年年底可完成黨政機關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節能改造,按實現節電20%計算,每年將實現平均耗電量每平方米降低20度,總節電2000萬度,這意味著減少燃燒6200噸標準煤。

  大力發展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被寫入了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按照深圳戰略性新興産業振興規劃,到2015年新興産業産值規模超過6500億元,將近預計地區生産總值1.5萬億元的一半。

  7月6日,深圳市正式出臺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國家對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補貼的基礎上,給混合動力電動車、純電動車追加3萬元到6萬元不等的補貼。這意味著深圳市民可以用傳統動力汽車的價格購買能耗更低的電動汽車。

  作為電動汽車最先嘗鮮的深圳車主,市民林國軍在三個月前買了一輛比亞迪F3DM混合動力汽車。“兩個月才用完一箱油,3個月行駛了5000多公里,95%的時候都是採用電動模式,使用成本大約是傳統車的1/4。”他説。

  在中國大規模補貼新能源汽車之際,國際汽車巨頭賓士攜手比亞迪汽車公司,共同出資6億元,在中國合作開發新能源汽車。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深圳不能再走過去粗放發展的路子,必須轉向集約化發展,智慧低碳城市正是這一轉變的重要載體。”深圳市人大代表唐惠建説。

  今年3月國務院出臺的《汽車産業調整和産業規劃》提出,未來3年將形成50萬輛新能源汽車産能。同時,國家財政部進一步擴大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工作。

  之後,國家發改委確定在廣東、遼寧等五省和深圳、天津等八市開展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明確要求試點省市制定扶持低碳綠色發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産業體系。

  深圳市發改委副主任沈毅説,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的深圳低碳總部基地旨在為企業提供一個低碳公共服務平臺,成為低能耗新興産業的孵化基地。

  入住低碳總部基地的企業將獲得包括租金補貼、科技研發資金資助、稅收補貼、科技經費獎勵、低息貸款等所有優惠政策。

  “發展低碳經濟,是深圳作為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對世界的承諾,也是中國未來發展方式轉型的基本方向。”沈毅説。(記者黃浩苑 葉前)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