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深圳政治體制改革邁入“深水區”

時間:2010-08-30 10:24   來源:新華網廣東頻道

資料圖片:深圳公選。

  資料圖片:深圳公選。

  45歲的馮現學從44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通過自薦獲任深圳市坪山新區管委會主任,成為深圳今年公開推薦選拔8個正局級官員中最年輕的一位。

  深圳在今年5月舉行的第五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加大公推公選、競爭上崗等競爭性選拔方式的力度,到2015年,至少一半新提拔局級以下幹部通過競爭性選拔方式産生。

  相隔不到一月,深圳市委組織部對外正式公佈通過公開推薦選拔8名市管正局級幹部。短短5天時間裏,共受理了219人報名,其中69人自薦。

  深圳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賴育坤説,從市委全體會議差額推薦,到組織部門差額考察、常委會差額醞釀,再到最後的市委全體會議差額票決,在允許毛遂自薦的同時,8名局級幹部人選的確定,每一個環節都經歷了差額的選拔。

  在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玉凱看來,官員選拔制度的完善,是近年來國家一系列規範幹部任用、加強幹部監督、深化人事體制改革的體現。

  在通過競爭性選拔委任制官員的同時,深圳還試圖打破改革開放32年後僅存的“鐵飯碗”——新進公務員全部實行聘任制。中國成立以來對國家財政供養人員的管理一直是“大一統”模式,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職工統稱為“國家幹部”。改革開放後,國有企業首先於上世紀80年代推行聘任制,接著在上世紀90年代事業單位開始實行全員聘任制。

  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陸韜説:“無論從國家部署還是當前社會的需求來看,下一步人事制度改革的重點都必須是公務員自身,實施公務員聘任制和分類管理改革,不是要不要改的問題,而是今天改還是明天改,是主動改還是被迫改的問題。”

  作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准的全國聘任制公務員制度試點城市,深圳在這一領域的改革始於2007年,但當時還局限在小範圍探索,2007年和2009年分兩批招聘了53名聘任制公務員。今年,改革在當地全面推開,所有自1月1日起新進入深圳公務員隊伍的人員均實行聘任制。當地政府還在原有制度進行修改的基礎上出臺了聘任制公務員管理辦法、社會保障實施辦法及新的合同標準文本。

  與實行多年的公務員考試錄用相比,今年參與招聘的大學生們不再是“入閣為官”,而是與入職企業一樣,通過簽訂三年期限的勞動合同成為一名公共服務機構——政府的“打工仔”。

  據統計,共有4萬多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報名,34545人參加筆試,對166個職位的350個名額展開了激烈角逐。

  在推行聘任制度的同時,深圳還於今年1月開始正式推行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將公務員分為綜合管理、行政執法和專業技術三個類別,併為後兩類建立獨立的職務序列,工資待遇不再與行政職務級別掛鉤。這意味著未來深圳近七成的公務員將不必再通過仕途來體現自身的價值,只要努力工作,通過年功積累就可打破職業發展的天花板。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李羅力教授説,雖然公務員分類和聘用制在中國剛剛起步,但是這些改革有助於在政府部門建立起以專業化和公平競爭為核心的職場文化,這是對中國上千年來“官本位”文化的一種消解。

  為了平穩打破公務員的“鐵飯碗”,全面推行聘任制,深圳市的改革方案繼承了過去30年“增量改革”的思路,從新聘用的年輕人開始,力求通過制度的優越性來不斷吸引老公務員。

  為此,深圳市針對聘任制公務員退出了政府年金制度,由財政每月按其工資的8%-9%劃撥年金,作為社會養老保險的補充,既可以確保兩類新老制度下工資待遇的平衡,又可以使公務員養老實現與企業年金和社會養老保險的對接,為公務員退出掃清機制障礙。

  去年5月,《深圳綜合配套總體改革方案》獲國務院批准,其中行政體制改革位居改革首位,與7個國家級綜合改革實驗區相比,這是深圳特有的。

  “應當充分認識中央冀望深圳繼續走在全國改革開放前列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一部主任趙智奎説。(葉前)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