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深圳特區30週年:回眸春天故事 展望未來新局

時間:2010-08-25 16:14   來源:新華網廣東頻道

  回眸春天故事 展望未來新局——深圳特區三十年成就與啟示

  巨幅鄧小平畫像下,川流不息的車輛傳遞著深圳快馬加鞭的氣息。以這個城市的名字命名的經濟特區迎來三十歲生日。

  三十而立。“而立”既是一個標誌,更是一次“大考”。這意味著一個人能夠“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責任、目標、方向——在深圳迎來自己“而立大考”的特殊時刻,不論是回顧特區的成功經驗,還是觀察她正在探索的新發展道路,深圳的成長無疑對其他特區有重要意義。

  探索和創新

  今年8月,《深圳2040城市發展策略》項目正式啟動。

  “我們希望這份發展策略首先能突出創新特色,讓深圳在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繼續走在前列、勇當先鋒。”深圳市常務副市長呂銳鋒説。

  堅持改革、深化開放——從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深圳特區成立那天起,改革、開放這兩個詞彙就被烙印在深圳特區發展脈絡上,成為推動這座城市發展的動力源泉。

  深圳的改革,是在統籌兼顧的原則下堅持“特”區使命,不斷解放思想、不怕犧牲短期利益、敢於突破桎梏,積極結合自身條件和特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建立之初,特區就以市場為取向,以基本建設管理體制和價格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在工資制度、基建體制、勞動用工制度、價格體制、企業體制、勞動保險制度、幹部人事制度及政府機構等方面進行改革,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等口號,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

  深圳的改革,是與對外開放緊密結合、大膽學習借鑒人類社會先進文明成果。

  30年來,深圳利用外資和國際先進技術,從“三來一補”企業起步,發展成為工業化和現代化城市,形成了較高層次的全方位開放格局和高度的外向型經濟。“通過堅持對外開放,自身資源不足的深圳快速吸納國際資源和要素,不僅迅速改變了自身的面貌,而且對全國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李羅力説。

  深圳的改革,是在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積極推進政治、社會和文化領域體制改革的統籌行為。

  進入新世紀以來,深圳在持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積極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成立行業協會服務署改革辦公室和市政府服務大廳,推行電子政務,改革重大投資項目審批制度,加快建設現代服務型政府,同時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回顧深圳30年發展經驗,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五編研室研究員何樹平説,敢闖,是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實踐成功經驗的根本點,“深圳的經驗表明,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認真審視發展路徑和現狀,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還將面臨許多新的困難和挑戰,必須突破原有的模式,進行新的探索和創新,必須把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作為一個永恒的過程。”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