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通宵排隊打電話成30年前老黃歷

時間:2010-08-25 13:15   來源:南方新聞網

  從打電話難到3G業務,特區電信發展迅猛,預計2012年資訊化將達世界先進水準

  摘要:一個城市通信事業的進步是經濟發展重要標桿。在很多老深圳人的記憶裏,上個世紀80年代,普通市民住宅電話很少。要打電話,只好去東門電信大廈門口排隊,甚至有人整夜排隊。但短短30年間,從打電話難到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從裝電話要排隊多時到號碼“隨心改”業務的推出,再到2008年3G業務的試用,深圳資訊化建設發展迅猛,引國人關注。

  曾因資費便宜而風行一時的路邊公話亭正面臨著各種通信工具的衝擊。深圳讀本記者王子榮 攝

  穿著皮大氅,開著小轎車,拿著大哥大,這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深圳街頭眾人羨慕的“范兒”。1988年,深圳開通行動電話業務,大哥大還是少有的奢侈品。

  ——— 付軍

  一個城市通信事業的進步是經濟發展重要標桿。在很多老深圳人的記憶裏,上個世紀80年代,普通市民住宅電話很少。要打電話,只好去東門電信大廈門口排隊,甚至有人整夜排隊。但短短30年間,從打電話難到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從裝電話要排隊多時到號碼“隨心改”業務的推出,再到2008年3G業務的試用,深圳資訊化建設發展迅猛,引國人關注。

  打電話難 裝電話更難

  1980年,深圳市郵電局僅有電話500門,還有1640門手搖式農村電話,長途電話線30條,電報電路3條。當年新裝電話數量是24部,沒有1個工程師。在很多老深圳人的記憶裏,上個世紀80年代,普通市民住宅電話很少。要打電話,只好去東門電信大廈門口排隊,甚至有人整夜排隊。

  據深圳市新中飛無線網路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付軍介紹,當時的深圳市內建築,很多地方都沒有電話佈線。沒佈線的,要裝電話等上兩三年也是可能的,於是出現“人等機”、“機等線”、“線等機”等。1984年12月,深圳首部長話市話合一的萬門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投入使用,市內電話也全部實現程式控制化。而到了1987年,特區內電話容量已達3 .5萬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申請裝電話的市民也越來越多。

  1982年10月31日,深圳電話號碼由4位升到了5位。2002年6月29日,從7位升為8位。2003年5月17日,深圳電信部門推出一項名為“隨心改”的業務,市民可以選擇個性化電話號碼,還能夠自由更換。而從當年的8月開始,市民申請固定電話可以“貨比三家”了,各家通信運營商開始互通。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