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國改革:告別“摸石頭過河”

時間:2010-08-30 09:22   來源:人民網

  我們的改革開始進入規範秩序健康常態的科學發展軌道,摸著石頭過河的時代基本結束

  中國改革走過30多年的艱辛歷程,有順利,有曲折,但成績巨大,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國家實力空前增強。國家經濟實力以GDP為參考值有望達到世界第二位。隨著歷史的發展,新形勢新情況新矛盾也不斷突顯,黨和人民面臨諸多挑戰與考驗,國內外形勢變化異常複雜。迫切需要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和人民群眾頭腦清醒,冷靜面對。在成績面前不驕傲,在挫折面前不氣餒,在問題面前不退縮。兩極分化問題、分配公平問題、下崗職工問題、社會腐敗問題、國家主權和領土安全問題,等等,都是需要亟待解決的迫切而重大的問題。

  作為執政者,也是改革的領導者——中國共産黨,從來不回避問題和困難,始終敢於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風險與挑戰。其根本原因是中國共産黨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得到人民群眾的力量支援,進而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抵禦了一個又一個風險,並不斷取得勝利。這已經成為中國共産黨發展壯大獲得成功的一條最重要最基本的經驗和規律。

  如何應對當前和今後出現的困難和風險,如何處理好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矛盾,這是我們必須面對和回答的重大課題,也是我們怎樣看待改革成功與否的試金石。

  總體改革思想的基本構成

  ——告別“摸石頭過河” 迎接科學發展

  記者: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改革總體上包括哪些方面?各個方面都具有什麼樣的關係?

  鄭曉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中國改革總體上包括四個基本方面的改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經過30多年的改革,從總體上講,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基本完成,主要標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政治體制改革正在進行中,文化體制改革正在全面推進和走向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正在走向深化。在這些改革中,經濟改革是總體改革的先導和基礎,政治改革是總體改革的方向和保障,文化改革和社會改革都是總體改革中的重要配套改革,但其改革順利與否,直接影響著總體改革的品質和進度,在一定條件下還會影響到整個改革的成功與失敗。四個方面的變革共同構成中國的總體改革。

  中國總體改革的基本定位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産黨,實現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振興中華。改革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只要社會在發展,改革就不會停止,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只要不斷進行改革,社會就必然發展。中國的改革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進行的改革,包括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和繼承中國優良傳統,變革一切不適應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政策與做法。

  由於黨的性質決定了改革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雖然,作為全方位大規模密集性的改革已經取得階段性巨大成果,改革還在繼續,但我們可以驕傲地告訴全黨和全國人民,我們的改革開始進入規範秩序健康常態的科學發展軌道,摸著石頭過河的時代基本結束,科學改革的時代開始到來。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