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深圳擴版“一體化”上路 政府稱要打造新30年

時間:2010-08-25 15:09   來源:人民日報

  30年前,全長90.2公里的一道邊防管理線,將深圳“一分為二”。邊防管理線設立的9個檢查站,被稱為“關口”。於是,深圳有了“關內”、“關外”之分,“關內”是特區、“關外”是內地,形成了“一市兩法”的管理髮展格局。

  經國務院批准,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的範圍將擴大到深圳全市,深圳不再劃為“關內”、“關外”。

  推進4一體化,謀劃新的經濟增長極和發展點

  30年前設立的深圳經濟特區,面積327.5平方公里,僅佔深圳總面積的1/6。但2009年,特區外每平方公里創造的GDP僅為特區內的21.2%。

  2009年,深圳GDP達8201億元。深圳市代市長王榮在該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圳5年內GDP超過1.5萬億元”。王榮認為,特區“擴版”給實現這一目標創造了極大空間,只要特區內外單位面積産出相同,“實現目標不難”。

  目前,寶安區正通過結構調整,將佔地140平方公里的619個工業園區整合為18個規模大、關聯度高、基礎設施共用的新型園區。區長李文龍説,特區的“一體化”給寶安的“精耕細作”創造了條件。

  多年來,特區外的基礎設施投入受到制約,企業享受的政策也不同。“關外”對投資者、創業者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也增加了深圳産業結構調整的難度。

  目前,深圳加速推進規劃管理、城市建設、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的4個“一體化”,並對寶安、龍崗實行“傾斜”。2010年,特區外的財政投資佔全市財政投資總額的72%。深圳市發改委主任陳彪説,特區的“一體化”為深圳的統一規劃和産業結構調整創造了條件。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