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深圳大部制改革開啟一年 向下分流壓力延續至今

時間:2010-08-25 14:54   來源:南方新聞網

  深圳大部制改革開啟一年之際,目標仍顯模糊,機構仍然腫脹,人與事仍有錯配。這是大部制改革後遺症,還是先天不足?深圳樣本值得鈞鑒

  “由於本次改革精簡力度大,尤其是市科工貿信委等超大部門,在改革過渡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部門副職超配的現象。”2010年7月20日,深圳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孫福金對媒體記者説。

  孫福金這番表態,是對此前曝光的深圳市科工貿信委主要領導“一正20副”狀況的回應。至此,這場深圳輿情風波暫告一段落。

  7月31日是深圳市大部制改革開啟一週年。2009年7月31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和廣東省委批准了《深圳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深圳大部制改革啟幕。科工貿信委即屬於調整後産生的“七大委”之一。

  再過一個月,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的慶典將隆重舉行,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進入而立之年。而大部制改革被稱為“深圳30年來力度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機構改革”。

  “多出”98位局領導

  深圳市科工貿信委主要領導“一正20副”現象,源自一年前啟動的深圳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大部門體制)概念肇始於2007年黨的十七大。2008年全國兩會後,國務院機構改革率先啟動,全國各省、區、市隨後紛紛拿出機構改革方案,提速對接大部制。

  2009年7月31日,深圳大部制改革方案以全市幹部大會的形式正式公佈,與會政府官員的印像是,“精簡、合併的力度超出想像。”

  根據當時的正式方案,深圳市政府工作部門減少15個,精簡比例達三分之一。進而整個政府架構被重新調整,組建了7個委員會、18個執行局和6個辦公室,共31個政府部門。

  改革前的46個部門中,只有7個沒有編制方面的變動。原屬市政府組成部分的貿易工業局、科技和資訊局等12個機構要進行撤銷或合併。這直接導致“多出了”98位局級領導。方案的第一道考驗正在於此,直至現在仍引發了一場“一正20副”的輿情風波。

  7月22日,深圳市政府一位年近七旬的已退休領導在接受《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採訪時透露,新生的“七大委”,職能上本分別對接分管副市長,一把手原擬由他們擔任。“但斟酌再三之後,為了穩定局級領導,採取了從現任各局局長中精選負責人的穩妥辦法。”

  查閱深圳市大部制改革形成的31個政府部門的領導名單,可以發現,委、局單位副職領導數在2~4名的僅有農林漁業局(海洋局)一個部門,其餘領導職數幾乎全部超過5名,衛生人口計生委、科工貿信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副職人數甚至都超過10人。這與《公務員法》等國家有關規定明顯不符。

  深圳市委、市政府拿出過不少分流安置辦法。比如,對需要分流的局級領導實行全市統籌安排任職,讓達到一定年齡的轉任同級非領導職務或提前辦退,到市人大、政協等部門任職。

  但廣東省委組織部一位要求匿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局級領導的穩定任務至今仍然較重。“到現在,這些常規辦法只消化了52名局級領導幹部,剛過一半。”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