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廣州VS深圳 上演文化産業“雙城記”

時間:2010-08-25 14:53   來源:南方新聞網

  廣州與深圳,無疑是廣東力推文化強省戰略的兩顆重要的棋子。

  2009年,廣東文化産業增加值為2270億元,佔全省GDP的6.4%,其中廣州與深圳就分別達到了717億元和531億元,分別達到兩市GDP的7.87%和6.5%,並佔據了全省大半江山。

  這兩個城市,在去年都被列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但兩個城市走的路徑卻不一致。

  作為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存量資産的城市,“從過去幾年的文化體制改革來看,廣州的力度很大,也很難。”廣東省委宣傳部文化發展和體制改革辦的負責人也對本報説。實際上,這些年來,廣州的重點就放在了改制上。

  而作為一個年輕的城市,深圳由於歷史包袱比較輕,在文化産業發展上輕裝上陣,走出了一條與廣州不同的路子——“文化+技術”的發展模式。

  顯然,兩個大市都各自找到了發展文化大市的新引擎。而在兩種路徑下的演繹下,廣深之間的文化産業競合格局也已經初現。

  廣州:存量資産的力量

  廣州擁有龐大的國有文化産業資産,其中的主導産業主要包括廣播電視業、新聞出版印刷業、音像業、文化旅遊業和藝術培訓業等方面。

  “這些傳統領域,是廣州文化産業的主力軍也是其優勢。”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産業與新聞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飚説,這些年廣州也是以改革為著力點,在這些存量文化資産上做文章。

  比如,廣州完成了26家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和8家文藝院團全部進行轉企改制,對市內三大新聞單位完成宣傳、經營業務“兩分開”和制播分離改革,整合廣州電視臺、廣州廣播電臺組建廣州廣播電視臺,組建廣州傳媒控股有限公司、廣州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同時,組建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廣州珠江數位集團、廣州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等大型文化企業集團並完成股份制改造。

  但轉制只是第一步。“廣州還要在文化體制改革上進一步深入。”廣東省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謝名家對本報舉例,比如準入資格、政策配套、資源整合和資金投入等問題。以準入資格為例,要吸收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産業領域,參與國有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造。

  而對於邊緣性媒體産業(生活科普類圖書、雜誌、報紙和娛樂消遣性音像製品等産業)和都市文化産業(音樂會、戲劇表演、藝術博覽等産業部門),則應當全面放開,並加快民營化步伐。

  以往,文化企業主要受制于地區、行業和所有制等方面的制約。在跨地區方面,廣州的文化企業尤其是傳媒業已經開始實行走出去經營戰略。比如廣州日報集團,該傳媒集團已經開始實行了跨區域經營。但在跨行業整合和引進社會資本方面,成效甚微。

  但實際上,該集團與其他傳媒集團相互獨立,並沒有形成一個整合的發展態勢。“比如傳統紙媒和廣播電視進行整合,才能把資源效應最大化,這也是廣州接下來要做的。”劉飚説。

  深圳:文化生力軍

  最近,深圳市市長許勤就表示,要把文化産業打造成深圳市第四大戰略性新興産業。與廣州文化産業國有傳統色彩濃厚的特徵不同的是,深圳明顯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徑。

  早在2003年,深圳就提出文化立市,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兩方面並足推進。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深圳的文化産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現在算是初見成效。”深圳市特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黃士芳對本報説。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