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新特區破繭:大深圳一體化

時間:2010-08-25 14:52   來源:南方新聞網

  7月1日,爭論多年的大深圳一體化進程,終於隨著那道90公里長的鐵絲網的拆除而起步。

  編者按

  深圳,一座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愛她,是因為這座城市充滿機會和誘惑,有各種可能性;恨她,是因為這座城市讓你不容易找到真正的歸屬感。在為她作出貢獻的1400萬納稅人中,只有1/7是得到官方承認的有戶籍的“深圳人”,在她19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近4/5的地區長期“低人一等”。

  7月1日,爭論多年的大深圳一體化進程,終於隨著那道90公里長的鐵絲網的拆除而起步。有形的藩籬不難拆除,無形的障礙要消散,卻恐非一日之功。

  讓我們繼續期待。

  一線調查

  深圳:加工企業歧徘徊

  吳忠良是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關外)一家皮具廠的老闆,最近他廠裏接到的訂單很多,根本忙不過來,但除了打算7暫暑假時找幾個畢業生當儲備幹部外,他沒有像往年旺季一樣,趕緊多招工人。

  吳忠良不想擴大生産的原因之一,是現在工人基本工資都漲了,人民幣又不斷升值,就算水電費和廠房租金不變,做同樣數額的訂單,實際利潤至少比往年少了三成。

  更重要的是,深圳特區7月1日起實現關內關外一體化,這件深圳人盼了好多年的喜事,卻讓吳忠良發愁,他不知道“特區擴容”對自己這樣的小廠老闆來説,到底意味著什麼。

  鄉鎮政府“變臉”

  從最初來到沙井鎮的皮具廠打工,到後來自己當起了老闆,吳忠良已經在深圳關外的這個小鎮待了將近20年。他説,跟早些年相比,現在鎮政府官員對他們這類加工企業的態度有180度的大轉彎。

  “以前他們非常熱情,經常鼓勵我們擴大生産,最近這兩年不聞不問,給人感覺就是讓你自生自滅。”吳忠良説。

  比如以往如果皮具廠裏水電設施壞了,管理處馬上會派人來修理好,根本不需要他多操心,如今反映上去好幾天,也沒人搭理。

  “頂多再有兩三年,這裡肯定要重新規劃産業佈局,我們這樣的皮具廠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能不能繼續留下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吳忠良多少有些無奈地説。他唯一稍感欣慰的是,自己在沙井鎮買下的房子特區擴容後可能會升值。

  金榮官現在深圳市區經營一家玩具貿易公司,2006年他把自己位於寶安的玩具廠搬到了安徽,因為他娶了一位上海籍的姑娘,安徽離上海近一些,而且當時珠三角很多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也在惡化。

  當時他一口氣把深圳工廠的設備都賣掉,拿了那筆錢到安徽重新進新設備建廠,還花掉了過去三年辛辛苦苦掙的利潤。安徽工人工資的確比較低,但麻煩的是培訓起來很費勁,而且工人們大部分離家鄉很近,經常要請假回家,不準假還不行,人家一生氣乾脆就不幹了。

  苦苦支撐兩年後,金榮官不得不關掉安徽的工廠,重回深圳改做玩具貿易,他覺得深圳在稅收、人力、環境、配套等許多方面都比內地省份要好。

  “像富士康這樣各地都設廠、財力雄厚的大型加工企業或許可以逐漸搬遷,我們這類中小型加工企業,遷廠談何容易?”金榮官説,“結局恐怕只有一個,就是關門改行。”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