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國經濟特區“三十而立”之時再憶小平

時間:2010-08-25 14:49   來源:人民網

  再過幾天,就是深圳、珠海、汕頭等經濟特區三十而立之年。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十年特區發展帶來的巨大成果以及越來越多的新特區在中華大地出現,充分説明特區是個好東西,“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這不禁讓我們想起“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的老人”——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各族人民敬愛的鄧小平同志。

  鄧小平為特區嘔心瀝血。眾所週知,鄧小平同志是創辦經濟特區的主要決策者。早在1979年4月,他在聽取當時中共廣東省委主要負責人的彙報後説,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做特區;陜甘寧就是特區嘛。把特區與當年在國民黨統治下的地盤內開闢出的共産黨領導的陜甘寧邊區相提並論,其制度變革的苦心與決心一目了然。鄧小平還説,中央沒有錢,要你們自己搞,殺出一條“血路”。這充分顯示了戰略家特有的膽略和氣魄、決心與鬥志。次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並頒布《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明確規定:“為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廣東省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分別劃出一定區域,設置經濟特區。”中國經濟特區就這樣誕生了。特別是深圳特區,這是鄧小平同志親自開闢的最早的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之一。但是,特區建設也遇到不少困難和阻力,有些人對辦特區持懷疑觀望態度,有不少爭論,爭論最多的是關於深圳以及其他地方類似做法到底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是年1月24日,鄧小平到深圳視察,感覺深圳速度、深圳精神和深圳環境,欣然給深圳特區題了詞,肯定了深圳特區的建設成就。尤其是1992年早春,小平同志南巡考察,看到特區繁榮興旺、生機勃勃的景象,十分高興,增加了信心,與省市負責人親切交談。小平同志旗幟鮮明地説,深圳的建設成就,明確回答了那些有這樣那樣擔心的人;特區姓“社”不姓“資”;“珠海經濟特區好”。在廈門,還要求“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這給特區建設以決定性的支援,堅定了人們辦特區的決心和信心,使特區的建設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