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專家把脈深圳未來 政治體制改革深圳應先行

時間:2010-08-25 14:38   來源:南方日報

  應當充分認識溫總理冀望深圳繼續走在全國改革開放前列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一部主任趙智奎

  特區從成立之初就客觀存在經濟體制改革之外的其他要求,未來必須承擔為政治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探路的責任。

  ——中央黨校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薛廣洲

  希望深圳在推進現代公民社會的建設,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方面繼續發力。

  ——深圳市社科院院長樂正

  深圳應當成為“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先行城市”。深圳不試誰來試?這方面不能等,一定要在後三十年的起步階段把這件事起步起來。

  ——成都社科院院長程顯煜

  30年,深圳從邊陲小鎮發展為國際化現代大都市。未來30年,深圳如何繼續這種奇跡?昨日,“經濟特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繼續在深圳召開,11名專家依次把脈深圳未來,多數專家呼籲深圳必須深刻領會總理講話精神,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先行先試,也有不少專家建議深圳未來要發揮“文化引領”的作用。

  特區經驗具有“世界意義”

  1979年,深圳經濟總量只是香港的0.36%;到了2000年,深圳經濟總量是香港的1/8;2009年,深圳的經濟總量達到香港的57%。深圳在過去30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濟增長速度達到25.8%,創造了名符其實的“深圳速度”。

  面對深圳30年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五編研部主任張寧表示:“特區的成功實踐,實際上走出了中國模式或中國道路的新路徑,應當充分認識特區經驗的世界意義,從對世界的意義上去理解深圳經驗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間的緊密聯繫。”

  深圳社科院院長樂正提出,隨著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三十年,世界的目光也聚集到這裡,深圳不再是中國的深圳,成為了“世界的深圳”。

  未來30年必須注重內部“不均衡”

  30年來,深圳在經濟發展上亮出了一張舉世矚目的優秀成績單,但是特區建立時曾經獨享的政策優惠現已成為全國各區的“普惠”,且現今的國際國內形勢變幻莫測,國際化、區域化趨勢的演進和其他新興市場的興起也給深圳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深圳社科院院長樂正表示:“深圳已經形成了一種趕超型經濟發展、混合型的經濟體制和開放型的社會結構等深圳模式。”他指出,深圳這種非均衡的發展和非均衡的改革,雖然在一定時間裏推動了超常規的發展,但是它自身存在的某種不平衡、不合理和不協調也造成了自身內部的生存性矛盾。他提醒深圳在未來的30年中,必須注意這種不平衡。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