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十大建築蘊藏深圳改革開放的歷史

時間:2010-09-06 16:32   來源:深圳晚報

  1.蓮花山廣場鄧小平雕像

  獲獎理由:

  位於蓮花山公園山頂,雕像高6米。2000年11月14日落成,是全國第一座由中央批准,以城市雕塑形式樹立的鄧小平雕像。江澤民同志為雕像揭幕。廣場上每天人流不斷,人們紛紛前來瞻仰和敬獻鮮花,表達對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頒獎辭:

  這座山海拔不高,卻鐫刻著幾代人的精神高度;山頂上的廣場不大,卻演繹著特區25年的滄海桑田。在這山頂之上,廣場中央,屹立著中國第一座鄧小平雕像。這裡每天都有無數人登高:登高而懷人,我們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登高而望遠,我們看見的是秋天的收穫。

  獲獎感言:

  鄧小平雕像的主要作者、原深圳雕塑院院長騰文金:

  我首先要感謝當年深圳市的城市顧問——清華大學教授吳良庸先生。多年前,他建議深圳不要推平蓮花山,我們的城市規劃人員聽取了這位專家的意見,將蓮花山保留了下來,鄧小平雕像才有機會屹立在蓮花山上。

  1988年,在經濟相當困難的情況下,深圳非常有遠見地提出要成立雕塑院,如果深圳沒有自己的專業人員,也不可能建成全國第一座由中央批准、以城市雕塑形式豎立的鄧小平雕像。1994年,深圳市政府産生創作鄧小平雕像的想法,給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機會和平臺,對此,我心懷感激之情。

  從建築學的專業層面來看,蓮花山廣場是獨立的、封閉的,遊客只有爬上山才能看到鄧小平雕像。逢年過節,大家都愛上蓮花山看看老人。有關部門曾經統計過,在鄧小平雕像開放後的第一個春節,大年初一這天有約20萬市民給小平拜年,到第二年的大年初一,這個數字上升到了29萬。

  在蓮花山鄧小平雕像旁,我遇到過江西老紅軍,他們説,要感謝小平,因為有了改革開放,他們才有路費來深圳旅遊。我還遇到過一個美國華僑,他説,要感謝小平,因為有了改革開放,他才能回國投資創業。此外,我還遇到過一個法國人,老外也説要感謝鄧小平,因為有了改革開放,他才有機會來中國打工。

  2.地王大廈

  獲獎理由:

  位於深南中路。高420米,共81層。于1996年完工。位居目前世界十大建築之列。頒獎辭:

  她的榮耀持續了很長時間,她的高度領先了很長時間,她把20世紀90年代深圳的天空拓寬了很長時間。她曾經是亞洲最高建築,中國第一個鋼結構建築,現在仍然代表著深圳建築的高度。她挺拔的英姿,蘊藏著一個新的速度,新的夢想。

  獲獎感言:

  香港建設(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營運總監陳立波

  非常感謝深圳市文化局、規劃局、旅遊局、深圳商報組織了這次評選活動,也非常感謝深圳市民對地王大廈的認可與關注。在當時來説地王大廈創造了多個第一。到今天,地王在設計上的寬和高的比仍然是世界第一,垂直偏差度在世界超高層建築中是最小的,也是創世界第一的。

  3.市委大院及孺子牛雕塑

  獲獎理由:

  位於深南中路。市委大院是深圳建設的總指揮部。門前孺子牛雕塑,于1984年7月27日落成,當年獲第六屆全國美術展金獎。

  頒獎辭:

  這裡是深圳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指揮部,這裡有一尊深圳人最熟悉的雕像。每次從這裡走過,我們似乎都能看見千千萬萬特區建設者埋頭苦幹的身影,看見深圳精神在拓荒的姿態中一次次閃光,一次次升騰。

  獲獎感言:

  “孺子牛”雕塑創作人廣州美院雕塑係教授潘鶴

  這次評選對像是“歷史性建築”,“孺子牛”最終入選,説明瞭它在深圳人心中的分量。深圳人不能忘記人的精神品格,不能忘記孺子牛凝聚的特區成立之初的深圳精神,城市的氣質、市民的素質仍然需要“孺子牛”精神。

  4.國貿大廈

  獲獎理由:

  位於嘉賓路與人民南路交匯處。于1984年10月興建,1985年12月竣工。樓高160米,共53層,是當時全國最高建築。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深圳,在這裡發表談話(即“南方談話”部分內容)。

  頒獎辭:

  她是誕生“神話”的地方,她的“矗立”本身就是神話。説起最早的建築工程招標,説起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説起那個春天聲震天下的“南方談話”,你總會説起她。她曾是中國第一高樓,如今她在高樓林立中仍是需要仰望的里程碑。

  獲獎感言:

  國貿大廈總設計師朱振輝:

  作為一名建築設計工作者,參與國貿建設是我人生的頂峰。我不敢説自己對國貿起了多麼重要的作用,但我的人生卻因為國貿而永遠改變了。

  5.電子大廈

  獲獎理由:

  位於深南中路華強北地段。始建於1981年1月,次年8月竣工。樓高20層,建成時是深圳經濟特區的第一座高樓,也是當時深圳的地標形象。圍繞電子大廈,逐漸興起了華強北電子商圈,帶動了深圳電子工商業的發展。

  頒獎辭:

  如果説,華強北電子街是一條河,她,曾經是這條河的源頭;如果説華強北商圈是一個舞臺,她,曾經是這個舞臺最早的導演;如果説深圳電子工商業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她,就是看著這棵樹長大的園丁。

  獲獎感言:

  深圳中電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敬和:

  誠摯感謝社會各界的厚愛和支援。電子大廈見證了深圳市電子工商業的崛起和發展,凝聚著深圳人舊的情懷,新的夢想,伴隨著特區走過25年風雨歷程。

  6.上海賓館

  獲獎理由:

  位於深南中路。始建於1983年,于1985年正式開業。素有深圳城市“坐標”之稱。在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初期,其以東為市區,以西為郊區,見證了深圳城市發展進程。

  頒獎辭:

  很多年了,一座一座的高樓,在她身邊崛起,一條一條的大路,從她身邊延伸。她曾是20年前深圳的地標,那時她站在市區與郊區之間,為出門的人指明城市的方向,為回家的人照亮手中的車票。如今城市早不是那麼小的城市了,她,欣然地站在那裏,默誦著地圖,翻檢著歷史,守望著回憶。

  獲獎感言:

  上海賓館總經理:張振山

  這是上海賓館雙喜臨門的日子。今天,上海賓館喜獲深圳市“十大建築”,10月28日,是上海賓館20週年館慶紀念日。20年來,在社會各界的一路關注與支援下,在中航和上海賓館人的大力努力下,賓館抓住機遇,不斷進取,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7.世界之窗世界廣場

  獲獎理由:

  世界之窗位於華僑城,是全國最早的主題公園之一。世界廣場建成于1994年,是世界之窗最具代表性、藝術性的一個景點。2001年廣場內建成的中國首座全景式環球舞臺,為亞洲第一。

  頒獎辭:

  她在四大文明的墻壁廊柱之間,給我們演繹古老的神韻;她在中國第一座全景舞臺之上,為我們展示多彩的未來。每個晚上,她都在世界的窗口鋪展開歡樂的夜空;每個白天,她都是深圳旅遊文化名片上一個美麗而動人的名字。

  獲獎感言:

  深圳世界之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清揚:

  世界之窗的世界廣場有幸榮獲深圳市十大建築稱號,這是我們深圳世界之窗有限公司全體員工的榮耀,是曾經為之付出辛勞的建設者們的榮耀。

  8.羅湖口岸聯檢大樓

  獲獎理由:

  位於羅湖區深圳河北岸。羅湖口岸是深圳最早的口岸,新大樓于1985年4月竣工使用,是我國最早實行聯檢的口岸。羅湖口岸聯檢大樓一開始就發揮著重要的窗口作用,它聯結著深圳和香港,是中國人流量最大的陸路出入境口岸。

  頒獎辭:

  她矗立羅湖橋頭,穩坐深圳河邊,對面是香港,遠處是世界。每天,她靠自己最早實現聯檢改革鍛鍊出來的堅毅眼神,守護著這座中國人流量最大的陸路出入境口岸。出去的,回來的,遠歸的,近遊的,她都以開放的胸懷接納他們,祝福他們。

  獲獎感言:

  深圳市口岸管理服務中心主任譚祁東

  作為每天在這裡工作的一分子,我和我的同事們既感到光榮,也感到肩頭責任重大。這麼重要的場所,容不得半點閃失。我們一定會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將口岸的服務保障工作做好,讓羅湖聯檢大樓永遠安全暢順、文明高效,讓我們這座美麗的國門永葆光彩。

  9.深圳博物館

  獲獎理由:

  位於深南中路。始建於1984年2月,1988年11月開館,是深圳文物收藏展覽和地方史研究中心。

  頒獎辭:

  很多人都記得,20世紀80年代,深圳崛起了深圳八大文化設施,而她,就是其中性格獨特的一個。她因收藏城市記憶而厚重,因重現改革過程而沉穩,因展示開放業績而激情四射。她的廣博與優雅令眾多海內外政要讚不絕口,令無數參觀者、研究者、鑒賞者流連忘返。

  獲獎感言:

  深圳市博物館原館長黃崇岳

  繼聞深圳市榮獲“全國十大精神文明城市”殊榮的特大喜訊後,又傳來深圳市博物館被評為深圳市改革開放歷史性十大建築的佳音。我作為一個文博戰線的老戰士,與深圳博物館的全體幹部一樣,為深圳精神文明建設開創新局面更上一層樓而感到歡欣鼓舞。

  10.深圳大學建築群主體建築

  獲獎理由:

  深圳大學于1983年5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臨時校址在解放路。1984年2月新校園開始動工建設,同年9月遷入新校園。其建校速度快,效率高的特點,同樣創造了“深圳速度”。校園佔地1平方公里。建校10週年之際,江澤民同志題寫了校名。

  頒獎辭:

  似乎是一夜間,這座城市誕生了;也似乎是一夜之間,這座城市的第一所大學開學了。圖書館、教學樓、實驗樓……一幢幢建築,當年以奇跡般的速度,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今,它們成長為一本厚厚的書,裏面寫滿了桃李天下、學問人生。

  獲獎感言:

  深圳大學校長章必功

  深圳大學當選深圳十大歷史性建築,我萬分高興。我于1984年來到深圳大學,年年細數校園裏的花開花謝。她的每一棟樓宇,每一條小徑,都讓人喜歡;每一種色彩,每一股風情,都讓人感奮。她的當選,應該説是意料之中,名至實歸。深圳大學是深圳百萬人民的心血,是學校兩萬師生的驕傲。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