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從“炒魷魚”到“QQ”:熱詞變遷看深圳30年演變

時間:2010-09-06 16:14   來源:新華網

  “殺出一條血路”“時間就是生命”“實幹興邦”“房屋是商品”“三天一層樓”……30年來,無數口號從深圳叫響全國,這些熱詞快語銘記著這片土地上那些驚心動魄、盪氣迴腸的歷史事件,見證了一代人打拼、奮鬥、奉獻的燃情歲月。

  “炒魷魚”見證破冰 效率至上小鎮崛起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是深圳響噹噹的名片,這句當年在蛇口喊出的標語開啟了一個時代,宣示著特區敢闖敢試,殺出血路的氣派。效率至上,就要打破一切束縛生産力的桎梏,但是,舊有的用工體制無疑成為經濟建設最大的障礙。於是,“四分錢獎金”“炒魷魚”從深圳傳遍全國。

  1980年初,香港妙麗集團董事長劉天就來到深圳開辦合資賓館竹園賓館,本想大展拳腳的他卻很快遭遇賓館瀕臨倒閉。“員工捧著‘鐵飯碗’,我需要的人進不來,不需要的人出不去,簡直沒法搞了。”劉天就説。

  為了扭轉困局,劉天就破釜沉舟引入新的用人制度:員工不行,炒魷魚;老闆幹不好,也要炒魷魚。簽訂勞動合同,打破“鐵飯碗”,老闆與員工互炒魷魚。“社會主義還會解僱員工!”這一炮在全國炸響,爭議紛至遝來。

  上世紀80年代,深圳第一批中外合資企業進行了合同用工、按勞分配、“炒魷魚”等一系列改革和創新,探索設計出“基本工資+職務工資+浮動工資”的特有薪酬制度,釋放出被禁錮的巨大生産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大鍋飯”“鐵飯碗”被打破,勞動力的流動越來越頻繁,農村人口不斷流向城市,尋求新的生存機會;城市職工“跳槽”也日益成為時尚。公民有了越來越多的擇業、居住和遷徙的自由。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鐘堅認為,“炒魷魚”掀開了用人制度及企業生産管理模式的整體改革,它有利於實現人才交流和勞動力資源市場配置,對後來全國範圍內打破“鐵飯碗”“鐵交椅”“鐵工資”的改革有著破冰性的意義,為建立效率與公平的市場經濟體制打下基礎。

  英雄不問出處 “打工妹”締造深圳美麗傳奇

  “本地青年,外來青年,都是寶安青年;第一故鄉,第二故鄉,都是創業故鄉。”改革開放以來,數以萬計的打工者蜂擁南下,高速發展的深圳一天一個變化,暫態間平地拔起了棟棟高樓,深圳就是一個神話,似乎所有的夢想都能實現。

  1984年,16歲的安麗嬌懷著夢想毅然踏上了深圳的熱土,雖然不會説普通話,雖然身上最好的衣服只是媽媽縫製的衣裳,雖然只有初中畢業,安麗嬌仍然夢想著未來要成為企業家和作家。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民營企業、個體戶如雨後春筍,在深圳這片熱土大展拳腳。時代的機遇與深圳的築夢空間讓打工者譜寫了自己的傳奇。安麗嬌以筆名安子,在媒體上連載深圳打工妹的故事。這些平凡打工者群體的拼搏精神,創業夢想、所遭受的煉獄般磨難、對生活的渴望感動了深圳,感動了中國。

  深圳從不問英雄出處,它以寬容承載著無數的夢想。多年來,眾多一線的打工者通過努力和智慧一一圓夢。安子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創辦了深圳第一個“打工者之家”。曾為司機的馬明哲成為了中國平安的董事長。安子感慨地説:“深圳是一片最活躍的天地,每個人都有做太陽的機會。”

  “QQ”嘗甜頭 創新領跑特區轉型

  通過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拉開大工業時代序幕的深圳並不滿足於成為代工基地,封閉多年的內地人通過“羅湖橋”不僅僅看到了大彩電、喇叭褲、蛤蟆鏡,更是看到了浪急潮涌的科技革命和洶湧澎湃的經濟全球。於是,“科技是第一生産力”鞭策著深圳成為中國創新科技的“橋頭堡”。

  騰訊無疑是深圳創造的奇跡。十年來,QQ--這個屬於中國的即時通訊網路工具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改變了中國人的聯繫和溝通方式。國際著名商業機構摩根士丹利表示,騰訊QQ成為內地的一種文化現象,QQ號碼成為代表內地青年的虛擬身份, 其重要性相當於手機號碼及電郵地址。

  從1999年馬化騰抱著嘗試的心態試水網際網路,騰訊QQ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發展了500萬用戶。2002年,騰訊QQ的用戶群成為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註冊用戶群,註冊用戶為1.6億。2004年6月,騰訊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正式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主機板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

  以網際網路企業為代表的新經濟模式和高新技術産業成為“聚寶盆”,又一個深圳傳奇點燃了中國的創業熱情。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陳鴻橋説,騰訊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消耗少,産出的經濟效益驚人,是中國的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方向。而且,騰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會的運作效率。

  如今的經濟特區把“和諧”“效益”寫在發展的旗幟上。在中國“三來一補”的發源地深圳保安區,淘汰了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取而代之的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發展迴圈經濟。

  經歷了“好”與“快”的博弈、“進”與“退”的抉擇,“速度深圳”選擇了割捨,不再以GDP論英雄,注重民生凈福利,注重公民的文化權利,“速度深圳”矢志向“和諧深圳”“效益深圳”演變。(記者 黃浩苑)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