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與袁庚交談
從1978年起,改革開放讓中國走進了陽光明媚的春天,而記錄“春天裏的故事”的第一幕,則是從蛇口開始的。
袁庚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加入東江縱隊,後任東江縱隊聯絡處長。1949年,任兩廣縱隊炮兵團長,參加解放珠江口島嶼的戰鬥。1950年,隨中國顧問團赴越南,成為胡志明主席的情報、炮兵顧問。1953年,出任中國駐雅加達總領事館領事。1963年4月,參與破獲國民黨特務刺殺劉少奇的“湘江案”。1968年4月,經康生批准被捕入獄;1973年9月,經周恩來親自過問,得以獲釋出獄。1974年任交通部外事局負責人。
1978年6月,袁庚受交通部長葉飛委派,去香港調查招商局的經營情況。
招商局是國家駐香港的大型企業集團,也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先驅。很少有人知道,招商局曾投資創辦了中國第一批工商企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航運企業,中國第一家大型煤礦——開平礦務局,中國第一家大型鋼鐵煤炭聯合企業——漢冶萍廠礦公司,中國第一家大型紡織企業——上海機器織佈局,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中國第一家保險公司——保險招商局,中國第一條電話線,中國第一條鐵路等等。
“內地與香港在財政方面一對比,反差太大了,到香港一看很傷心。”袁庚説,1950年,招商局起義時有13條船,船王包玉剛只有兩條船;到1978年,包玉剛卻成了世界船王,擁有2000萬噸的船隊,而此時的招商局卻一條船都沒有,破敗不堪。“看到一個企業變成這樣,心裏非常難受。”袁庚説,有了香港做參照,很多問題就變得清楚了。
1978年10月9日他寫了一份報告,在這份《關於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問題的請示》中提出:“面向海外、衝破束縛、來料加工、跨國經營、適應國際市場特點、走出門去做買賣”,字裏行間溢出一股不可遏制的躍躍欲試的渴望。袁庚沒有想到,三天后,中央幾位主要領導便圈閱了這份請示。這份在當時看來觸目驚心的報告,與中央試圖改革的願望不謀而合。
正當袁庚四處尋找招商局發展的場地時,寶安縣(深圳前身)南頭半島的蛇口跳進了他的視線。袁庚向中央要蛇口這塊地,當時主管經濟工作的副總理李先念用紅色的鉛筆,在地圖上把寶安縣整個南頭半島一帶都劃給了袁庚。那一刻,袁庚的腦袋轉得飛快:開發1平方公里土地最少要1億1千萬,整個南頭半島有60多平方公里,需要70億左右,再加上銀行利息,自籌資金是個問題。袁庚説:“如果是‘大鍋飯’,就不用算賬,現在不行,搞得好不好都是自己的事情。”而且搞“面向海外”的工業區,在中國是第一次實驗,面積太大了,搞不好會對改革開放造成不利影響。於是他説:“不要這麼多,只要2.14平方公里。”。
21年後,當有人問起沒要這塊地後不後悔,袁庚哈哈大笑説:“事實上,沒過幾年,我就後悔了,批評自己思想不夠解放。”
1978年10月,已經62歲的袁庚被任命為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
今日蛇口
在蛇口第一期600米順岸碼頭的施工中,進口的新挖土機和翻鬥車,每天每車只能運20到30車,嚴重影響工程進度。新的標準出臺:司機每天完成40車,每車獎勵2分錢,40車以外,每車獎勵4分錢。司機們開始日夜加班,每人平均每天完成80車,最多的每天可達130車。工程提前完成,司機們拿到了總數達6000元的獎金。
由於“大鍋飯”在當時還佔主角,有關部門很快勒令停發獎金。實踐了半年被證明行之有效的超産獎勵制度被廢除,司機們的積極性沒了,每天運送泥土的數量又降到了30至40車。自籌資金的蛇口工業區急了,4分錢驚動了中南海,中央領導立刻作出批示,恢復獎勵制度,工地立刻又出現你追我趕的局面。
這4分錢啟發了袁庚,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這句話曾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有人説,袁庚比資本家還要狠,又要錢,又要命。
1982年,“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標語牌力排眾議,被矗立在了蛇口工業區最顯眼處。1984年國慶,特區的彩車挂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開過天安門,這句口號立刻風靡大江南北。1998年,蛇口街頭的標語牌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蛇口被袁庚比作一根試管,“一根注入外來經濟因素對傳統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的試管”。於是,蛇口嘗試了許多個第一次:率先改革用人制度,在蛇口工業區實行“擇優招雇聘請制”,並在有關省、市、院校通過考試招聘人才;打破“鐵飯碗”、“大鍋飯”,引入競爭機制,試行“幹部凍結原有級別,實行聘任制”,並進行公開的民主選舉和信任投票;進行住房制度改革,讓住房商品化;在工程建設中首次嘗試“工程招標”等等。
1978年前的蛇口
袁庚説:“蛇口工業區更成氣候的是三個股份公司,是國有企業股份制的成功模式。”一個是赤灣港,最早的股份制公司,1982年由8個公司投資1個億,現在的總資産是50個億。第二個是招商銀行,資産平均利潤率在國內第一。第三個是平安保險,全國第一家由企業與專業金融機構合辦的。
蛇口創辦工業區,奠定了中央發展特區的想法。早在1979年4月5日至28日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廣東省委的同志在發言中明確提出了想利用毗鄰港澳的有利條件,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鄧小平十分贊成這一設想,説:“還是叫特區好,陜甘寧開始就叫特區嘛!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特區由此産生。
繼1979年3月21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廣東省寶安縣與珠海縣改為深圳市和珠海市之後,1980年8月26日,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1984年初,天津、上海、大連、秦皇島、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等14個沿海城市對外開放,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1986年,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帶等61個市、縣辟為沿海經濟開發區。從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內地的開放格局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