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深圳經濟特區30週年勘察設計大師訪談錄

時間:2010-08-25 12:55   來源:深圳特區報

  寄望深圳為建設岩土工程強國貢獻智慧

  初見張曠成時,很難將他質樸的外表跟他的名氣聯繫起來。但通過幾個小時的採訪和交談,就真正領略到這位大師對岩土工程事業執著和深遠的追求。

  1990年,60歲的張曠成被授予中國工程勘察大師稱號,已經功成名就的他並沒有選擇安享晚年。當時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速度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也引起了這位做了大半輩子工程勘察工作的老人的注意。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他認為“深圳特區建立30週年也應該是特區建設的30年”。而萬丈高樓平地起,工程勘察是先導,是工程設計的依據,是城市規劃、建設的基礎,只有查明瞭建築場地的岩土工程特徵,才能使建築物坐落在安全可靠的地基上。回顧往昔,他感嘆,“沒有勘察設計,就沒有深圳的今天!”在未來的30年,他寄望深圳能為中國早日成為岩土工程強國作出更多貢獻。

  勘察設計打下良好基礎

  深圳存在著非常複雜的地質情況,既有一條東北-西南向的深圳大斷裂,又有沿海一帶的軟土地層和龍崗區的岩溶地貌,還有大量的花崗岩殘積土地層,在這樣的地方建設特區對勘察設計人員來説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特區建立初期,現有標準規範不適用、建設項目週期短、任務多、速度要求快,如何在這樣的地區快速建成大量高層建築密集的特區,深圳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依靠國家支援和自身克服重重困難,知難而上解決問題。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各部委給了深圳建設高度關注和積極支援,為了保證未來建築的安全,地質礦産部召集了全國各部委的精兵強將用了整整3年的時間對深圳的地質基礎進行反覆論證,最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深圳不存在5級以上地震的地質背景,建房沒有問題!確定深圳可以建房的大方向後,深圳勘察設計人員夜以繼日、艱苦奮戰,為特區建設竭盡所能,保證了深圳建設項目的地基基礎安全可靠,才有“三天一層樓”的奇跡,才有了從國貿大廈到地王大廈,從上海賓館到深圳火車站,這一個個深圳人再熟悉不過的標誌性建築。

  地方規範開創國內先河

  萬丈高樓平地起,地基是最重要的前提。張曠成告訴記者,對於深圳許多地方作為地基持力層的花崗岩殘積土,當時的國家規範標準中沒有這方面的內容。由於其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按照當時的規範計算,它的承載力應該不高,能否用這種土作為持力層,全國各地來到深圳的工程技術人員做出了艱苦的努力,其中來自當時的航太工業部、建設部等部委的眾多建築設計研究院抽調了富有經驗的專家對深圳的殘積土做過多次的承載力實驗,最終證明了花崗岩殘積土的承載力要比按原來規範計算出來的數值高得多。1988年在總結試驗和實踐的基礎上,《深圳地區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的文本則應運而生,它對深圳地基土的承載力、地基變形計算和地基土分類及工程特性指標方面都做出了規範性的指導。

  “這雖然只是一本薄薄的規範,但是卻成為國內首個關於建築地基基礎地方性規範,之後的很多國家建築地基規範中的條文都是來自深圳這本規範。”説起這部先於北京、上海出臺的地基基礎規範文本,張曠成的臉上充滿了自豪的神情。據悉,目前深圳仍然在沿用這一規範,修訂本即將在近期出臺。

  岩土工程技術日新月異

  填海造房在如今的深圳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在深圳經濟特區建設之初,正是因為岩土工程技術的創新才為深圳城市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地質基礎。“堆載預壓法”則是在處理深圳沿海軟土和淤泥土過程中探索出來的最經典的方法。張曠成把這種行之有效的插板堆載預壓軟基處理工法,形象比喻為“嫩豆腐加壓擠水後變成豆腐幹”。張曠成回憶,深圳最早使用該辦法進行軟基處理的是福田保稅區,隨之這一成功經驗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也得以廣泛地推廣。張曠成表示,在特區建立的30年裏,深圳勘察行業應用和發展了國內外許多岩土加固技術,如預壓法、強夯法、攪拌樁、砂石樁和CFG樁等複合地基法、強夯置換、軟土地基的動、靜力聯合排水固結法等,這些技術被率先寫入深圳市和廣東省地基處理技術規範中。他表示,在特區建立的30年裏的很多大型的、有影響的工程中,勘察設計師們在工程地質條件的分析和重要設計參數的選取上,都是親自動手編寫和計算,為一個個重點工程的順利完成既節省了成本又縮短了工期。

  為打造岩土工程強國貢獻智慧

  “深圳是一個缺水又缺地的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顯得更為迫切”,作為一名工程勘察大師,張曠成深知深圳地下岩土結構,他為深圳的地下空間規劃提出了設想,在地下5米之內建設統一管線,將市政設施中的燃氣、通信、排水、供電管道全部規範管理,在地下5-20米處建設軌道交通,包括地鐵和隧道,而在地下20米處就可以建設庫區,例如地下水庫,可以把雨水儲存起來作二次利用。

  “地下工程的事故隱患常常是出現在地下水環節,期望主管部門能夠引導深圳的水文地質從找地下水到解決工程中的地下水問題中來,”張曠成建議説,作為勘察設計行業的主管部門,市住房和建設局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地下水長期動態觀測系統,保證地下建築物的抗浮安全。

  從事了半個多世紀勘察工作的張曠成目睹了勘察設計行業在深圳的茁壯成長,因此,他期望通過勘察設計行業的主管部門在政府層面推動深圳對岩土工程技術研發的總結和創新,為中國早日成為岩土工程強國作出貢獻。同時他希望看到深圳涌現出更多岩土工程施工、設計、監理和檢測一體化的岩土工程總承包公司。

  張曠成,1949年考上川北大學(現重慶大學)土木係。1990年,國家建設部授予首批中國工程勘察大師的稱號。曾先後主編、參編過許多國家、行業、廣東省和深圳市技術標準、規範規程,如《高層建築岩土工程勘察規程JGJ72-90》、《高層建築岩土工程勘察規程JGJ72-2004》等。參與疑難工程的審查和會診諮詢,平均每年不少於30項。曾主持和審定過許多深圳大型基坑工程和填海軟基處理工程,如深圳市後海灣、前海灣和深港西部通道的填海軟基處理工程的投標和方案設計。

編輯:馮存健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