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溫家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建議的説明

時間:2010-10-29 09:1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網北京10月28日電 (授權發佈)溫家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建議的説明

  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建議的説明

  (2010年10月15日)

  溫家寶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草案)》,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直接領導下研究制定的。胡錦濤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建議》稿進行了多次討論,對一些重大問題作出重要指示。文件起草工作一開始,就對“十二五”規劃的主題、主線、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徵求全黨意見。在提交這次全會審議前,又廣泛徵求了各地區、各部門黨委(黨組)、黨內老同志和十七大代表的意見,聽取了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負責人、無黨派人士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的形成過程,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是統一全黨認識、形成社會共識的過程。《建議》經這次全會審議通過後,國務院將據以編制“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批准,頒布實施。現在,我受中央政治局委託,對《建議》作幾點説明。

  一、關於“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情況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這是《建議》的一個重要判斷,是符合實際的。五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能夠勝利完成。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跨上了一個新臺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連年獲得好收成,産業結構升級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紮實推進,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經濟運作品質和效益穩步提高。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結構優化,利用外資品質提高,“走出去”步伐加快,開放型經濟水準不斷提高。五年來,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重視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增強。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果。我們徹底取消農業稅,結束了幾千年來農民種田交稅的歷史;全面實行真正免費的義務教育;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在23%的縣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制定和實施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等,這些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大事。我們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和改革開放30週年,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這五年國內外環境的複雜性和重大風險挑戰的嚴峻性歷史罕見。我們接連遭受汶川、玉樹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特別是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十一五”前半期,針對投資增長過快、貨幣投放過多、貿易順差過大,以及結構性、輸入性物價上漲等問題,我們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採取正確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了苗頭性問題演變成趨勢性問題、局部性問題演變為全局性問題。2008年6月,我們未雨綢繆,及時調整宏觀調控重點,在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後,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要求,及時推出進一步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陸續制定和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很快形成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所有計劃,迅速扭轉經濟增速下滑趨勢,在世界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保持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好勢頭,併為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實踐證明,過去的五年是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社會生産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和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是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的五年。“十一五”取得的成就,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奮鬥的結果。

  二、關於“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根據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建議》明確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這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建議》的一個鮮明的特點,是明確提出“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是科學發展。把科學發展作為主題,第一次在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來,成為全黨的意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特點出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這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豐富和發展,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建議》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就是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主要考慮:一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扭住發展不放鬆。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發展仍然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才能從根本上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二是要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從國內看,我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勞動力素質改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明顯提高,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臺階。這就要求我們珍惜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三是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我們必須堅持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各項權益,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四是要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迫切需要。只有堅持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品質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總之,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係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

  要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這是制定“十二五”規劃的主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中央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作出了全面部署。“十二五”時期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把這些重要戰略部署落實到位。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相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係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産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刻不容緩。《建議》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體現,完全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特徵,必將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還要看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作出艱苦不懈的努力。為此,《建議》提出了“五個堅持”的基本要求:即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這“五個堅持”,指明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是相互聯繫和相互促進的,我們一定要全面深刻理解,認真貫徹落實,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