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今起召開 將研究十二五規劃

時間:2010-10-15 10: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15日電 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定於今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是此次會議主要議程之一。

  7月22日和9月28日召開的兩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別確定了此次會議的主要議程和日期,並討論了擬提請全會審議的文件。

  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明確信號

  中央全會在黨的歷史上通常都有重要標識意義。近年來,通過定期的政治局會議和中央全會的平臺,黨先後討論和作出了包括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具體決策部署。比如,十六屆五中全會的“十一五”規劃建議、十六屆六中全會的社會和諧部署,十七屆四中全會的進一步推進黨的建設決定。

  十七屆五中全會有關“十二五”規劃建議,將勾勒出中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民主民生方面的發展路徑與圖景,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9月2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中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

  會議強調,制定“十二五”規劃,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

  媒體分析指出,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有關表述,傳遞出明確的信號——即將啟程的“十二五”,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將邁出更大的步伐,邁向更廣的領域,將為中國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奠定體制基礎。“十二五”規劃將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入手,在健全市場配置資源機制、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創新公共服務體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務。

  “十二五”關注度密集加溫

  9月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等九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密集赴各地考察調研,廣東、新疆、黑龍江、寧夏……足跡遍及東部、西部和中部不同類型的省區,考察調研內容涉及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民生改善、重點領域改革等多個方面。分析認為,在五中全會前夕高層密集走訪基層,了解實際情況和民眾所需,將有助宏觀決策。同時,也凸顯出中央高層對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的高度重視,對制定好十二五規劃、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決心和信心。

  近期,中國主流媒體也紛紛推出系列報道,回顧“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新華社的文章指出,“十一五”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間,中國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汶川地震等一系列歷史罕見的嚴峻挑戰,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結構調整也取得了積極進展,為“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中新社報道説,五年前,“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之類的表述,就已出現在“十一五”規劃中。如今,在“十二五”期間完成這一轉變已變得更為迫切。事實上,要取得突破性進展,仍然面臨巨大的困難,甚至更嚴峻的挑戰。觀察家們普遍認為,中國正步入1950年代社會制度轉型和1980年代以來經濟體制轉型之後的第三次社會轉型。

  港臺地區近期也顯示出對“十二五”的高度關注。臺灣輿論對“十二五規劃”多有期許。《工商時報》日前發表社論指出,站在臺灣的立場,我們期盼大陸經濟得以在未來5年內全面轉型更新,因為那將為兩岸經貿合作的深化與提升帶來新的契機。

  《聯合報》從10月4日到8日開闢“十二五新方向”專題,連載5篇文章分析大陸經濟轉型契機、兩岸新産業合作等。文章説,大陸“十二五”期間將加速經濟結構改變,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臺灣産業如能掌握大陸轉型契機,利用兩岸互補優勢,培育國際化品牌,自是商機無限。

  進入10月,香港各界對於“十二五”的關注度日益升溫,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10月13日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表達了香港對“十二五”充滿期望。

  曾蔭權説,香港參與“十二五”規劃的工作已經開始很久,已邀請了發改委的專家來香港實地研究幾次,也在北京商討了多次,今年也跟內地的專家、廣東省以及港澳辦商討這件事。

  曾蔭權説,最重要是利用“十二五”清楚介紹香港將來發展的定位,特別是香港作為國際性的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的地位,並講清楚香港與上海等國內的金融中心的分工問題,以及把粵港合作、特別是融合香港作為區域發展財務中心的工作更清楚地寫出來,這樣香港就可以放心“先行先試”。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