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十二五”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面臨更嚴峻挑戰

時間:2010-10-18 16:34   來源:《南方日報》

  “十二五”時期廣東完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變得更為迫切。必須把自主創新作為重要支撐,積極化解各種風險和和挑戰,高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十一五”時期,廣東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克服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最嚴重困難,多項主要經濟目標提前完成,使廣東在全國經濟發展大局中繼續保持重要地位,為“十二五”時期廣東開放型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十二五”時期,廣東將肩負著新的任務和使命,既存在加快發展的機遇,也面臨更為嚴峻的國際形勢變化。“十二五”時期廣東完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變得更為迫切。筆者認為,廣東必須把自主創新作為重要支撐,積極化解各種風險和挑戰,高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十二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人民幣升值“大合唱”不斷升級。進入後金融危機時代,一些國家經濟陷入衰退,復蘇遙遙無期。美歐國家為了轉移矛盾,上演了一齣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大合唱”。這一勢頭仍有增無減。在我國目前出口主要依靠價格競爭力,而産業結構調整和非價格競爭力提高仍需時日的情況下,人民幣大幅升值的結果必然使我國在勞動密集型産業方面的比較優勢不斷削弱。在機電和高新技術産業方面初步積累的競爭優勢也會受到重大損害,廣東作為全球製造業重要基地的地位也將受到嚴重削弱。

  國際貿易保護愈演愈烈。國際競爭將更為激烈,國際原材料價格及石油價格高位波動,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國外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調查等貿易救濟案件的持續上升,將造成對廣東不利的貿易環境。

  以品質、環保、安全標準等技術壁壘為代表的貿易保護手段更是層出不窮,僅REACH(歐盟規章《化學品註冊、評估、許可和限制》)和EUP(歐盟在環保方面的最新指令)這兩項技術壁壘就將影響廣東50%的出口企業,所涉及産品從節能燈、化學原料及製品、紡織品到玩具———這意味著廣東出口企業將迎來歐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密集期,廣東出口可能再次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增長方式仍以粗放型為主。廣東經濟自身也面臨不少突出矛盾和困難。外貿增長方式仍以粗放型為主,凸顯廣東在國際産業鏈中仍處於低端。加工貿易約佔廣東外貿總額的70%左右,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自主品牌的産品出口不到10%,引進技術的消化、吸引和再創新能力不強。服務貿易發展緩慢。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投資比重不大。“走出去”規模不大,企業對外投資規模偏小,跨國經營水準不高。區域發展不平衡現象仍然突出。

  兄弟省市轉變方式成效顯著。隨著我國全方位開放格局逐步形成,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快速發展對廣東經濟發展也形成了競爭壓力。根據科技部《2009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江蘇綜合創新能力由此前的第四位一躍升至第一位,將廣東擠出三甲;中國社科院2010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顯示,江蘇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首次超越廣東位居第三,顯示出強勁的競爭優勢。面對兄弟省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取得的明顯成效,廣東無不感到沉甸甸的競爭壓力。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