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推進軍隊後勤和其他保障社會化

時間:2010-10-13 07:52   來源:新華社
  經胡錦濤主席批准,中央軍委日前下發《“十一五”期間推進軍隊後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會化的意見》,要求各級各部門以高度的責任感、緊迫感,認真貫徹胡主席關於能利用民用資源的就不自己鋪攤子,能納入國家經濟科技發展體系的就不另起爐灶,能依託社會保障資源辦的事都要實行社會化保障的指示精神,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扎紮實實抓好軍隊後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會化各項工作的落實。

  《意見》明確了“十一五”期間的主要任務。一是生活保障社會化。加快住房分配貨幣化進程,穩步推進駐大中城市作戰部隊商業服務和營房保障社會化,逐步擴大小遠散單位醫療保障、油料保障社會化範圍。二是通用物資儲備社會化。到2010年,軍隊經費儲備比例達到15%左右。三是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化。將交通、電力、通信等納入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體系,軍隊除保密工程外,其他項目面向市場實施工程招標採購。四是公務用車社會化。“十一五”期間,選擇部分駐大中城市的機關、院校、醫療和科研單位進行試點,待條件成熟後全面推開。五是非公務電話通信保障社會化。在條件成熟的地區或單位逐步實行軍隊非公務電話通信保障社會化。六是人才培養社會化。逐步實現軍地通用人才主要依靠普通高校培養;充分利用地方各類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加強軍地通用專業培訓,逐步擴大從地方直接徵召各類專業技術兵的規模。七是軍隊文化事業社會化。充分利用國家和社會文化資源為部隊服務,軍隊現有新聞出版、文藝體育單位,除有軍隊特色、確需保留的機構外,其餘的逐步與軍隊剝離。八是軍人子女教育社會化。縮減現有幼兒園、子女學校規模,“十一五”期間在駐大中城市非作戰部隊進行試點,條件成熟後逐步推開。九是軍事科研社會化。充分發揮國家教育科研機構的技術、設施優勢,採取合作、委託、智力引進和民用技術直接轉化等多種形式,提高軍事科研水準和效益。十是裝備生産和維修保障社會化。加強裝備的集中採購和競爭性採購,進一步研究和深化軍民一體化裝備維修保障。十一是全面深化事業單位和職工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壓縮軍隊職工規模,清理壓縮賓館、招待所和各類培訓中心,深化用工、分配和保險制度改革。

  《意見》還明確了改革的實施步驟。2007年,由總部各主管部門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各大單位先行試點。2008年,依據實施方案逐步展開。2009年,全面展開新啟動項目。2010年,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