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前瞻之五:擴大居民消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著力點

時間:2010-10-15 11:04   來源:人民網

  〔編者按〕準確地判斷和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改革的進程,及其可能的發展趨向,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始終是中國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任務。在十七屆五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面對“十二五”的到來,為更好地把握未來,需要對包括“十一五”在內的迄今為止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進程,做出分析和判斷,探討我國在“十二五”期間,需要著力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人民網邀請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政治經濟學教研室的教授們,就“十二五”規劃可能涉及的相關熱點問題,如,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農民工市民化的出路、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推進工業化面臨的挑戰,轉變發展方式、區域協調發展等專題,談談他們的看法,以供讀者參考。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係我國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要完成這項戰略任務,必須按照中央有關精神,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為著力點,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促進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一、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就是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主要支撐

  居民消費需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推動力。市場經濟説到底是需求推動的經濟。在開放的條件下,推動經濟發展的需求包括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三大方面,由此,人們也往往把消費、投資和出口看作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在這“三駕馬車”當中,投資需求是中間需求,出口滿足的是國外需求,只有居民消費需求才是我們所講的國內最終需求。在我們這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居民消費需求是總需求最主要的部分。因此,作為經濟發展基本推動力的是居民消費需求。

  居民消費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從中長期經濟發展來看,沒有消費需求支撐的投資將成為無效投資,而無效投資是無法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增長的,這一點已為我國多年的實踐所證明。不僅如此,居民消費需求還是防止經濟劇烈波動的穩定力量。因為,它的波動相對平緩並且往往滯後於投資需求的波動,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投資需求波動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動蕩。比如,在投資需求迅速上升時,由於居民消費需求上升相對緩慢,限制了投資需求增長的空間,使投資需求最終不得不放慢增長速度直到回落。而在投資需求迅速下降時期,則由於居民消費需求下降緩慢,在投資需求下降初期,消費需求下降很少甚至維持不變,具有一種自發地遏制經濟衰退的作用。所以,居民消費需求的相對穩定性是經濟週期性波動的重要制約因素。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裡講的“人”就是最廣大人民,這裡講的“本”就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證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不斷增長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體現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因此,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就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主要體現,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