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主基調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在“加快”,成敗在“轉變”,主題是改革,內容是創新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只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才能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近日,權威人士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指出,“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就是在這樣一個國家發展戰略背景下開始的,尤其是中央決策層強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關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十二五”規劃在改革開放30年後繼往開來的戰略意義就非常強烈地凸顯了出來。
他解讀説,按照這個主基調,“十二五”規劃中,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2008年我國每人平均GDP排名全球第98位,“發展還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沒有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國強民富就難以實現,各類社會矛盾也難以根本解決。”但發展方式在世情、國情和社情的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中,“不得不全面調整,走‘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堅持統籌兼顧’的道路。”
“可以很明確地説,‘十二五’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目的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是有促有控的轉變,是調優調強的轉變,更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權威人士具體分析,改革是發展的必由之路,轉變也是發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間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發展理念的變革、模式的轉型、路徑的創新,是一種綜合性的、系統性的、戰略性的轉變,並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與改革開放的要求一脈相承。”
在這個發展戰略主導思想下,權威人士認為,“十二五”規劃需要完成未來國家發展的六大戰略任務。
鑄就內需主導的發展動力
權威人士首先強調,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任務和長期戰略,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內容,“內需為主導,這是大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我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市場龐大,內需潛力是發展的最大優勢。在他看來,“只有把經濟增長建立在國內需求的基礎之上,才能更好地抵禦外部衝擊,牢牢地把握髮展的主動權。當然,擴大內需並不是要減少外部需求,而是繼續拓展和穩定外部需求的更加開放條件下的擴大內需。”
“擴大消費是提高經濟內需型增長的根本途徑。”權威人士給出了中國擴大內需的戰略思路,“釋放我國的內需潛力,關鍵在擴大消費。從消費的需求看,重點在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從城市與農村來看,方向在統籌城鄉發展,將農村巨大的潛在消費能力逐步轉變為現實的消費能力。”
他強調要處理好內需中投資與消費的關係,擴大內需應當注重發揮投資與消費的協調拉動作用,把增加消費需求作為主要的著力點,“把投資增長更多與擴消費、惠民生結合起來,實現一舉多得。如推行保障性住房,既拉動投資,也帶動了居民的消費需求。”
“消費不僅連著增長,更是連著民生。”權威人士認為,擴大消費的關鍵,還是要大力提高群眾的消費能力,“這就涉及到收入分配的問題。收入分配關係不僅關係消費能力,而且關係社會和諧穩定,甚至關係民心向背。”而解決此問題,涉及公平與效率、勞資關係,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企業與勞動者之間利益協調等問題。
“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引發社會矛盾的隱患,到了必須下力氣解決的時候。”他強調,當前,“應當更加注重就業、創業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更加注重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在二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特別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一個合理的機制,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
除此之外,他指出,擴大內需另一個巨大潛力在於統籌城鄉,也即城鎮化。在“十二五”時期,我國城鎮化率將會突破50%,意味著將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工作和生活在城鎮,“這不僅會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消費,由農民變成市民以後,其消費支出將大大高於在農村的時候。”
“城鎮化是事關現代化全局的重大戰略,一定要把城鎮化戰略轉折的機遇抓住,還要抓好,使其內需巨大潛力能夠持續地、有序地釋放出來。”他提出了我國“十二五”城鎮化的地理佈局,“要逐步形成以長江和隴海線為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縱軸的兩橫三縱的城鎮主幹,同時需要統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構成一個從東到西、由南到北梯次推進的城鎮化發展格局。”
扭轉區域發展不平衡
如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是制約未來中國發展的巨大瓶頸之一。“區域協調發展,關係到經濟發展的穩定和可持續,乃至於發展的後勁,甚至關係到國家安全。”在權威人士看來,“所以必須要統籌考慮,實施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貫徹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早在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就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起來,中西部地區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不同區域之間還是有不小差距。他介紹説,中央決策層研究了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明確把西部大開發放在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的優先位置,“這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
在他看來,區域協調發展當中,東部地區未來的主要任務是,把“率先發展”的重點放在“率先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而作為區域協調發展優先位置考慮的西部大開發,其今後十年的戰略目標、主要任務及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應更加注重雪中送炭,加快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特別是要加快新疆、西藏等地區發展,要採取特殊的扶持措施,把‘輸血’和‘造血’相結合,使這些地區儘快發展起來。”
“在‘十二五’規劃中,區域發展的另一個突出重點是,東部地區的發展空間將瞄準海洋經濟,擔負起建設中國海洋大國的戰略任務。”權威人士介紹説,我國發展將由陸域大國向海洋大國拓展,“十二五”規劃將全面啟動海洋國土的戰略開發,強化陸海統籌的管理,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維護我國海洋秩序,“也就是説,一方面我們要推進西部大開發,另一方面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其中要通過發展海洋經濟來拓展發展的空間。”
扭轉區域發展不協調,另一個戰略規劃就是,需要進一步密切各區域經濟的利益聯繫,打破區域的分割,構建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對此,他介紹説,“十二五”重點就是加大現代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力度,大幅拉近區域間的時空距離,有利於在更大範圍內配置資源,提高效率。現在正在科學規劃,構建快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目的即是打破行政區劃,形成流暢的區域經濟體系。
自主創新提升産業競爭力
“加快轉變、贏得先機,最根本的依靠是科技,最關鍵的措施是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權威人士強調,“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下大力氣,推進自主創新與産業升級,提升發展品質和産業競爭力,推動産業由規模優勢向技術優勢轉變。
其中的思路是,“技術創新,企業是主體,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於提高原創能力,大力增強技術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對於買回來的技術,要運用國家的特殊優勢,集中力量儘快突破,要善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機制創新,或者説消化吸收再創新,來伸展創新的進程,獲得最大的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