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前瞻之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的核心任務

時間:2010-10-13 16:39   來源:人民網

  〔編者按〕準確地判斷和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改革的進程,及其可能的發展趨向,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始終是中國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任務。在十七屆五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面對“十二五”的到來,為更好地把握未來,需要對包括“十一五”在內的迄今為止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進程,做出分析和判斷,探討我國在“十二五”期間,需要著力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人民網邀請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政治經濟學教研室的教授們,就“十二五”規劃可能涉及的相關熱點問題,如,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農民市場化的出路、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推進工業化面臨的挑戰,轉變發展方式、區域協調發展等專題,談談他們的看法,以供讀者參考。

  在我國“十一五”與“十二五”相交之際,世界經濟已逐步步入了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可以肯定,世界經濟將由此進入一個新的大調整時期。其間,全球經濟將低速增長、供求結構將發生較大的變化,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將日趨加強,世界經濟及國際貿易的發展將更具不確定性。

  為適應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的新變化,保持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和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的整體轉型。因此,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將是我國在“十二五”期間所面臨的最重大的任務。

  在當代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指要在集約型經濟增長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包括産業優化升級、節約能源資源、保護改善環境、分配合理、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和生活品質在內的經濟發展總體方式的歷史轉型。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的現實問題來看,要推動中國經濟的快速轉型,就必須實現五個歷史轉變。

  1、必須實現從注重增長速度的高速經濟增長到注重提高經濟增長品質與效益的適度、穩定和持續增長的歷史轉變。為此,必須積極採取措施,防止陷入中長期低速經濟增長、甚至經濟停滯的困境,保持足以穩定和促進我國現代化發展所必要的適度的快速增長,不再不惜代價地追求與以往類似的高速經濟增長。必須在經濟適度增長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改革30年來所獲得的經濟、體製成就,儘快轉向整個經濟社會的科學化發展。當前最重要的是,必須在業已抑制了因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國內經濟增速下滑的趨勢之後,明確地確立注重提高經濟增長品質與效益、立足中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戰略方針。

  2、必須實現從外需帶動型經濟發展到內需拉動型經濟發展的歷史轉變。為此,必須充分認識這一轉變的內涵和意義。在外需減弱,國家投資不可能長期托盤的情況下,只有擴大內需,充分發揮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的優勢,利用眾多人口所形成的市場規模和結構轉換所帶來的極其巨大的增長空間(據測算,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率每提高3-5個百分點,即可使萬餘億元的商品進入消費),才能使我國經濟保持比其他國家更長的快速增長時期。其中,積極擴大消費需求最為緊迫和重要。必須積極增加居民收入,特別是要側重提高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必須積極消除制約居民消費的體制性障礙,大力培育消費熱點,穩定擴大住房等大宗消費,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必須完善相關消費政策,優化消費環境,加強城鄉消費服務體系的建設。

  3、必須實現從技術引進依賴型經濟到自主創新支撐型經濟的歷史轉變。為此,必須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中心,積極推動原始創新、應用創新和高端創新,激勵與引導自主創新,舉全社會之力為向自主創新經濟轉變提供有力的支援。必須確保我國能在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低炭技術、綠色經濟等為內容的新一輪經濟發展中取得領先地位,搶佔全球經濟發展新的制高點。

  就創新的主體來説,關鍵要解決好自主創新的動力特別是激勵機制的問題。一方面,要通過激發創新主體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來調動其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一方面,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利益機制調動起其創新的積極性。其次,還應通過積極的科學的組織和引導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積極提升科技創新園區在資産、資源、環境、技術、人才等方面的集聚創新能力;要組織開展重大科技攻關,解決制約發展的重大技術難題;要以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用相結合,促進産業鏈上各環節的合作,推動聯合創新;要以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為契機,整合科技資源,突破制約工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要形成技術創新、標準與智慧財産權的良性互動。

  4、必須實現從資源高耗型經濟到資源節約型經濟的歷史轉變。為此,必須以降低發展的資源成本為核心,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的國民經濟體系。必須將節約優先和效率為本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的國民經濟體系的核心,全方位地提升資源節約在社會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大力強化資源節約的政策導向,調整優化産業結構,開發和應用資源節約技術,全面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必須將大力發展迴圈經濟、低炭經濟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的國民經濟體系的重要途徑,形成社會、區域和企業三個層次相統一的迴圈經濟體系。必須將節能、節水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的國民經濟體系的重點,大力推進資源的綜合利用。必須將保護環境、保障安全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的國民經濟體系的基本要求。積極改善與調整現有的資源消費結構,積極保障資源供應的戰略安全,積極開發利用海外資源。

  5、必須實現從生産能力提高型經濟到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型經濟的歷史轉變。為此,必須加快産業升級,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必須推進企業兼併重組,儘快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必須積極推進區域産業結構的優化,促進不同區域産業的協調發展。(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政治經濟學室   李省龍)

編輯:鐘寶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