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衝破中國發展瓶頸的關鍵

時間:2010-10-20 08:1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吳小軍 楊維漢 吳晶 查文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18日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未來五年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定下了基調、指明瞭方向。

  全會認為“十二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分析人士表示,這意味著中國未來5年將著力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

  全會提出了今後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分析人士認為,這預示著“十二五”時期中國的改革攻堅步伐將明顯加快向縱深推進。

  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是當前制約中國進一步發展的主要瓶頸。全會公報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中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1995年,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2010年,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表示,從“增長”方式轉變到“發展”方式轉變,不僅僅是字面的改變。

  他指出,原來所説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主要是指通過生産要素結構的調整,實現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則至少擴大至需求結構、供給結構和生産要素結構3個方面。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