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對文化的認識上升到新的歷史高度

時間:2010-10-28 16:34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在今後五年間,“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全會公報在網友中引起強烈反響。網友們認為,五中全會關於未來五年文化建設的論述言簡意賅,蘊含深意,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對文化功能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認識,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充分認識並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的戰略眼光,展現出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智慧。公報是共産黨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決心的體現,是共産黨人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強烈嚮往和不懈追求,是共産黨人對中國富強文明進步的責任擔當。國家的強大是建立在經濟、科技、文化強大的基礎之上,如今文化與經濟、科技組成了中國未來發展的三駕馬車,在發展中缺一不可,必須要齊頭並進,良性互動,科學發展。

  公報體現了共産黨人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強烈嚮往和不懈追求

  網友“文海”表示,通讀公報,他預感到未來的5年是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大好機遇。他指出,我國文化建設目前還面臨著嚴峻挑戰:“在文化發展方向上,受西方價值觀的影響,一些文化産品貶損、褻瀆、消解我們的主流價值觀念,誤導和扭曲人們的是非標準、美醜標準。又譬如,在文化佈局上,城鄉之間、區域之間、門類之間發展還不平衡,各類文化設施、文化服務在大中城市相對集中,而在農村、基層相當薄弱、相當缺乏;在文化結構上,文化産業結構、文化産品結構、文化技術結構、文化進出口結構都還不合理,與國際先進國家比較,我國的文化産業散、小、濫的問題依然存在,規模實力、抗風險能力不足,競爭力不足。”

  “文海”認為,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對文化發展的描繪,比以往中央領導講話的意義更為深遠,“公報是文化改革發展的規劃綱要,公報代表了全黨的意志、反映了7000多萬黨員的心聲,是全黨智慧的結晶,是共産黨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決心的體現,是共産黨人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強烈嚮往和不懈追求,是共産黨人對中國富強文明進步的責任擔當”。他期待,“十二五”期間各地黨委政府能夠增強文化建設主動性和自覺性,積極行動起來,把握住文化發展機遇,全國各族同胞以強烈的文化自強、自信、自覺狀態,一起參與到國家文化建設中來。

  文化是發展的增長極,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網友“白峰”點出了文化建設對於“十二五”的“雙重”意義:“十二五”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重要力量,也離不開文化的重要發展。他説:“文化是發展的增長極,文化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發展。只要重視文化,發展文化,文化也會伴隨著改革、科技一起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大發展,成為發展的重要力量。”

  網友“林偉”結合身邊事例指出目前我們在文化軟實力方面的不足之處:“旅遊的大發展,要靠文化來支撐。我們每年都有很多人出國考察或旅遊,出國看什麼,主要是看文化。無論哪一個人,到了法國都會去看盧浮宮、巴黎聖母院、艾菲爾鐵塔、凱旋門,正是這些文化載體使它們成為名揚世界的景觀。而我們很多地方的旅遊層次始終不高,原因之一就是與旅遊融為一體的文化活動少得可憐,文化氣息、文化氛圍相當薄弱。還有我們的城市建設,要突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色。要提升一個城市的品位、形象、檔次,靠多蓋幾座高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文化。”

  林偉説:“文化興,則人氣旺;人氣旺,則經濟活。特別是現在經濟的發展,包括高科技産業的發展,缺少文化含量是斷然不行的。”他覺得,黨和國家已經把提升文化軟實力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著眼點,彰顯出一種清醒、一種理性、一種成熟、一種智慧。

  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

  網友“于治國”覺得,關於“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論述,是把對文化的認識上升到了新的歷史高度,必將對今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他進一步分析了“十二五”期間文化産業能夠“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的必要條件:

  首先,“十一五”期間創造的輝煌成就為“十二五”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為“十二五”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提供了可行性;

  其次,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是在吸收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具有很強可操作性的目標,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

  第三,十六大之後我們黨確定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總體佈局,更加明確地把文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這標誌著我們黨在文化認識上的新飛躍,反映了我們黨在文化建設上的戰略眼光。十七屆五中全會關於文化的認識是在以前基礎上的昇華,必將對我們的生産生活産生更為積極的作用。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