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中全會公報看十二五“科學發展”新藍圖

時間:2010-10-19 15:00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十二五的特定歷史階段和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及其不可知的未來變化,決定了崛起中國的執政黨對十二五規劃的意見和建議,不僅引世界矚目,也讓老百姓倍加關心。

  全會對十二五的定位是:“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深刻認識並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於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裡的兩個“時期”、一個“特點”的界定,表述比過去增加了一個“用好”,表明瞭中共高度重視十二五的寶貴時期,是在統一全黨思想意識,堅定信心。

  十二五黨的執政目標是:全會這樣分析的: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實施正確而有力的宏觀調控,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使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因此黨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科學把握髮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全會決定的制定“十二五”規劃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和以往不同的是,在科學發展的核心理念指導下,突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調了民生,這是和官方以往表述的最大新亮點,説明黨的以人為本的理念根基深入,民生意識更加濃烈。凸顯了黨的進步和發展。

  為此全會對什麼是當代中國的“發展”提出了新的闡述,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是對科學發展觀在新的歷史階段,新內涵的新表述,“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突出,顯示了和諧社會的要義,我們要什麼領會這一變化,不斷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

  全會對十二五的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和安排。那就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十二五要實現的經濟發展模式是,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

  十二五民生改善的目標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社會建設是這次全會的新亮點,什麼是社會建設,十二五的社會建設是個什麼樣子,全會是這樣繪製藍圖的,要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十二五還有一個突出亮點,就是把文化建設放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上,這也是對國際環境新變化的新認識,要高度重視、深思理解,貫徹執行,全會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這是前所未有的新提法,體現了黨執政方略的新發展。

  全會指出往城十二五目標的動力是,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使上層建築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四大體制改革改革相提並論,這是第一次全面提出來。

  為完成十二五宏偉藍圖,對黨的自身建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黨的領導是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準。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總之,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這是“十二五”規劃建議的一個最為鮮明的特點,也是時代的要求。藍圖宏偉,使命崇高,萬眾一心在黨的堅強下,這宏偉的藍圖五年了後一定是萬紫千紅,碩果纍纍。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