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為何強調“十二五”離不開文化的重要力量

時間:2010-10-19 15:00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溫家寶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説明。(10月19日《人民日報》)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那麼深刻認識並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於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會提出,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筆者認為,“十二五”離不開文化的重要力量,也離不開文化的重要發展。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國家的強大是建立在經濟、科技、文化強大的基礎上,如今文化與經濟、科技成為中國發展的三駕馬車,在社會發展中缺一不可,還要齊頭並進,良性互動,科學發展。國家實力的增強是綜合實力的增強,而綜合實力是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結合,尤其是軟實力對增強國家綜合實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發展好以文化為代表的軟實力就是要增強國家綜合實力。

  文化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是對文明進步的強烈嚮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和先決條件。無數事實表明,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覺醒;一個政黨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文化自覺的程度。文化是精神力量,這點沒有錯,但文化也是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今我們文化産業不斷發展,文化形式多樣,文化的表現方式多種,文化從一個方面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的重要力量。

  文化是經濟社會的重要支撐。改革開放以來,對於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定位,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逐步清晰的過程,越來越認識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對我們來説,以前經濟發展一靠改革,二靠科技,而文化發展的結果現在要加上一條,就是也要靠文化。經濟文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新趨勢,文化與經濟相融合産生的競爭力成為一個國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難替代的競爭優勢,文化便成了經濟社會的重要支撐。

  “十二五”更注重文化的重要力量,進一步加快文化改革發展的步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援、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文化已經成為中國的增長極,文化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發展,只要重視文化,發展文化,文化也會伴隨著改革、科技一起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大發展,更成為發展的重要力量。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