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規劃綱要》指導原則和發展目標

時間:2010-10-13 15:03   來源:經濟日報

(一)指導原則。《綱要》依據《建議》的概括,強調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穿“一條紅線”的指導思想,堅持“六個必須”的指導原則。

“一條紅線”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到發展目標、發展重點、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等各個方面。

“六個必須”是《建議》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的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原則:要切實使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

為了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真正做到“六個必須”,《綱要》提出了“六個立足”,進一步回答要什麼樣的增長、靠什麼增長和怎樣增長的問題,以進一步調整推動發展的思路,轉變推動發展的方式,明確推動發展的政策導向。

一是立足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發展。這是針對我國經濟增長過於依賴投資和出口帶動,國內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不強的問題提出的。“十五”期間,國內資本形成率由36%上升到44.8%,而消費率由61.5%下降到50.7%;對外貿易依存度由39.6%提高到63.9%。這種增長格局,雖然可以取得短時期的快速增長,但會助長增長方式更加粗放,也會加大經濟增長的不穩定性。

二是立足優化産業結構推動發展。這是針對我國産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提出的。我國農業基礎薄弱、農民增收困難、農村發展落後的問題仍然突出;第二産業比重持續上升,高達47.3%,但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後,比重降至40.3%。這種結構,不僅加大了資源環境的壓力,影響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的提高,也不利於緩解就業壓力,影響經濟的穩定性。

三是立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發展。這是針對我國資源短缺、生態環境脆弱,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制約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問題提出的。“十五”時期,我國取得了較快的增長速度,但也為此付出了較大的資源環境代價,這種過於依賴資源消耗帶動增長的模式難以為繼。

四是立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發展。這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科技瓶頸和人才瓶頸制約的問題提出的。我國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靠拼物質要素的投入,競爭優勢在相當程度上是依靠廉價勞動力、廉價的水和土地資源、高昂的環境代價取得的,這種競爭優勢將隨著生産要素價格上漲和環境保護的加強而弱化。

五是立足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發展。這是針對體制機制瓶頸依然存在的問題提出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基本建立,但體制機制障礙依然不同程度地制約著發展。這是我國經濟生活中不健康不穩定因素反覆出現、增長方式轉變緩慢、經濟結構不合理的深層次原因。

六是立足以人為本推動發展。這是針對發展中過於看重經濟總量擴張以及區域、城鄉和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提出的。要在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把“蛋糕”做大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把“蛋糕”切好,解決好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