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王家嶺煤礦事故搶險指揮部八條措施排水除險

時間:2010-04-08 09:02   來源:新華網

4月6日,搶險救援人員準備下井。新華社記者燕雁攝

  進入事故發生後的第11天,奮戰在王家嶺煤礦事故搶險前線的5000名救援人員從指揮部安排的8個方面展開決戰。目前115名獲救者得到“一人一組一方案”的人性化治療,沒有出現病危和死亡病例。

  到7日18時,事故遇難人數增至9人,累計排水21.8萬立方米。目前,被困的29名工人位置大致確定。經過6日晚至7日晚艱苦努力,重點搜救的1號區、2號區水位開始下降。7日,指揮部提出8條具體詳細的要求,涉及井下排水、通風、防瓦斯、安全巡查、災區水質化驗、安全搜救、清理煤泥、前線決策等方面,並向各工作組提出明確的進展要求。

  新聞發言人劉德政説,目前第一位的困難是支線巷道窄,空間小,排水工作受限,指揮部派出最強的隊伍,使用最得力的設備,不斷優化方案,在有限的空間內盡最大努力排水。最頭疼的是1號區域,1號區域是透水點,是在建煤礦巷道與老窯的貫通點。劉德政説,老窯水不斷注入抵消了排水的努力,水位下降慢,老窯水究竟有多少無法得知。“目前只有一條,下狠心,發狠力,排水排水再排水!”劉德政説。2號區水位下降後,形成落差,其他水位高的巷道水又流到這裡。針對這種情況,搶險人員緊急築壩擋水,保證排水帶來水位有效下降。

  接下來是防治瓦斯問題。在1號區,隨著水位下降,與老窯區貫通後,老窯區長期聚積的大量瓦斯有可能突然涌出,惡化井下救援環境,危及救援人員。為此,指揮部已經準備了多套預案確保安全。為了不讓瓦斯影響救援,工作人員在搜尋完畢的巷道採取打密閉的措施,把瓦斯控制封閉起來,同時加大了對井下所有設備的防爆檢查和管理。

  山西省衛生廳長高國順説,目前115名獲救工友中報告29個重症病例,其餘86人體徵平穩。年齡最大的56歲,最小的22歲。

  據醫院介紹,轉治太原的60名獲救工人普遍存在幾方面問題:電解質紊亂,部分微量元素奇缺,可造成心律紊亂、心臟停止跳動;腎功能、肝功能受損;有凍傷肢體現象,肌肉疼痛和神經損傷;有高血壓等合併基礎性疾病;消化功能弱,多數無大便,有泌尿道感染。獲救工人中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醫院負責人説,用藥後獲救工人的病情已有不同程度的緩解和好轉,醫院將嚴密觀察患者病情,隨時調整治療方案。

  王家嶺煤礦事故救援奇跡反映了黨和政府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執政理念,感染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來自河北、山東、陜西和山西等地一些群眾和志願者來到搶險救援現場和醫院,要求捐款捐物,爭當志願者。河津市一位農民把自家養的10頭豬宰殺打理好送到了王家嶺煤礦,陜北榆林地區的一對夫婦驅車五百多公里前來捐助了1萬元。

編輯:程軼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