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王家嶺事故追蹤:救援隊員披露發現倖存者過程

時間:2010-04-07 15:38   來源:新華網

  特寫:點燃生命的第一縷亮光——第一個發現王家嶺礦被困人員的礦山救護隊員駐地速寫

  來到潞安集團礦山救護中隊駐地時,救護隊員們有的在帳篷外面歇息,有的在裏面吃著桶裝速食麵,疲憊的神情掩不住激動之情。

  正是這個救護中隊,在4日22時27分發現了水面深處的第一縷燈光,從而全面拉開了王家嶺透水事故井下救援行動的帷幕,使救援行動疾速展開。

  二百米以外,救援的場面正如火如荼。一輛輛救護車拉著剛剛搶救上來的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被困人員疾速駛離。

  發現第一縷燈光的救護隊員名叫郝喜慶,是潞安集團礦山救護大隊二中隊一小隊小隊長。

  “我當時正坐在巷道旁的水泵管上,無意中抬頭髮現水面遠處有燈光在晃動,那不是指揮部説的有可能有人生存的工作面嗎?”他迅速起身跑向50米外的聯繫電話,撥出在心裏默記了多遍的礦山救護協調組電話號碼:8000。瞬間,這個令人激動的消息傳回指揮部。

  郝喜慶所在的小隊4日16時下井作業,主要任務是監測氣體、觀察水位並監護現場施工工人的安全。這些數據,通過每兩小時一報的值班電話,迅速匯總到指揮部,成為指揮營救153名被困人員的第一手數據。

  淹沒巷道的地下老窯水極度混濁,郝喜慶亮黃嶄新的救護服已成了泥巴服,黝黑一層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一雙握住筷子正吃速食麵的大手上,沾滿厚厚的黑泥,臉上黑亮亮的,沾滿了泥巴。其他10多名工友也和他幾乎一個模樣。

  郝喜慶小隊是3日淩晨2時臨時接到緊急通知,從長治趕來鄉寧參加救援的。儘管當時許多人還在休假,但緊急集合令下達後,休假的隊員連夜趕回駐地,其中最遠的是從35公里外的家裏乘計程車趕回執行任務的。到早晨6時,35名隊員和幹部集結整齊,一個都沒有少。

  副中隊長告訴記者,救人如救火。抵達王家嶺礦後,他們自己協調了兩頂帳篷住下,所有生活用品只有配發的一條毛巾。用的是自己帶的桶裝水,吃的是自己帶的速食麵。王家嶺礦的夜晚寒冷無比,他們連一床被子都沒有,夜晚蓋著自己的大衣蜷縮入眠。連續兩天頓頓吃水煮速食麵,一絲青菜都沒見過。

  而此前兩天,他們向王家嶺礦營救工作指揮部捐獻了三卡車物資,有飲料、純凈水、速食麵、氣艇、手套、大衣等。

  此時已是淩晨1時,房間裏除了簡易鋼絲床上淩亂堆放的大衣,好像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兩張鋼絲床旁,放著四個塑膠凳支撐的木板,顯然是臨時拼湊的“床”。用一塊木板搭起的“茶几”上,電磁爐上煮著的開水正在冒氣。

  在王家嶺礦透水事故救援現場,像這樣的救援隊員共有3000多人。在事發後到成功救出部分被困人員的176個小時,他們爭分奪秒,千方百計地救人,而自己卻連個完整的宿地和飲食都不能保證。

  “非常時期,救人要緊。”一位工友對記者説。

編輯:程軼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