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南方日報:救援奇跡緣于對生命的呵護

時間:2010-04-07 15:51   來源:南方日報

  共和國對於國民生命的尊重和呵護,成就了創造奇跡的支柱力量。然而,礦難依然觸目驚心地提醒著我們,安全生産領域的一些痼疾仍未根除,因麻木、敷衍而製造的人禍存有空間。

  8天8夜,超過190個小時的殊死救援,115個生命成功升井送醫。清明時節,生命之花頑強怒放,為這憂傷的一天帶來了情緒上的亮色。儘管還有30多名礦工兄弟仍困在礦井深處,等待救援人員帶他們回家,但截至4月5日,正如國家安監總局局長駱琳表示,這次救援已經創造了奇跡。目前已進入救援的關鍵之日,“救出來,將是奇跡中的奇跡。”

  山西王家嶺礦生命大救援,將永遠寫入中國礦難救援史,這樣的救援奇跡,放在世界上,同樣可圈可點。國際媒體幾乎同一時間在重要版面報道了我國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礦工的消息,並對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此次搶險救援行動和各部門通力合作、全力奮鬥的精神給予極高的評價。

  創造奇跡的是被困的礦工們。沒有堅定意志與不懈堅持,他們不可能等到重見天日這一天。參與救援的醫生表示,井下8天多,在這種情況下生還的可能性很小,已經在挑戰人體的生理極限。儘管深陷黑暗,支撐創造生命奇跡的力量一定是對生的渴望以及對親人呼喚的無盡思念。靠吃松樹皮、皮帶、喝涼水、尿液生存的近9天裏,被困礦工用行動告訴我們,生命雖然脆弱卻又是何等堅強!

  創造奇跡的是忠誠守候于井口的每一個人。沒有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我們不會見證被困礦工重回人間這一刻。與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生命承諾回蕩神州大地一般,自礦難發生後,上至黨中央、國務院,下至地方政府,對救援工作不惜一切代價的投入,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態度非常明確。在整個救援過程中,不斷進行科學評估,制定科學施救方案,迅速組織並實施科學救援,是創造奇跡的重要條件。連日來,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救援現場,隨時隨地可見為搶救井下被困礦工而忙碌的身影。救援隊員、武警、醫生連軸轉,不捨晝夜,所有的努力只為一句話———“讓每一個兄弟都能走出來”。共和國對於國民生命的尊重和呵護,成就了創造奇跡的支柱力量。

  然而,礦難依然觸目驚心地提醒著我們,安全生産領域的一些痼疾仍未根除,因麻木、敷衍而製造的人禍存有空間。救援所創造的奇跡不能因此而掩蓋礦難的色彩。國家安監總局早前的一份通報顯示,該礦施工過程中存在探放水措施不落實、勞動組織管理混亂、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實等問題。一位安徽籍礦工表示:“我幹了20多年的煤礦,沒見過這麼亂的礦。礦上基本都是臨時工,來幹活時連身份證都沒登記”;而一位山西籍礦工則被記者關於自救器怎麼用的問題問得啞口無言。日前搶險救援指揮部新聞發言人證實,指揮部已要求生産經營單位按照事故調查的要求,做好有關準備,特別是一些基礎資料、基本情況要實事求是。這是官方首次表示將啟動問責程式。所有安全事故的發生與發展,總是由一個隱患引發一連串問題,進而在綜合作用下釀成慘劇。尤其是一些屢屢出現的人禍,與其支付昂貴的事後成本,不如強化事前預防。

  王家嶺煤礦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孫守仁表示,事故的追查將是一場非常嚴謹、科學的追查,要分析、找出很多造成事故的原因,“到時候會真相大白”。與此同時,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下發緊急通知,決定立即在全國開展煤礦建設項目安全大檢查。如果煤礦生産終能因吸取深刻教訓而強化事前防範,或許能稍微撫平被困礦工所遭遇的不堪與痛苦,乃至告慰遇難礦工在天之靈。

編輯:程軼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