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北京涉臺學者:臺灣意識與華夏情懷完全可以接軌

  時間:2005-05-12 10:07    來源:     
 
    中新網5月12日電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11日在北京清華大學演講中,指出不要把臺灣意識跟“臺獨”劃上等號,並表示親民黨在具有臺灣意識的同時,同樣具有華夏情懷。北京涉臺學者認為,臺灣意識與華夏情懷完全可以接軌,對臺灣意識中的積極因素應該充分利用。

  據香港大公報發自北京的報道,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徐博東指出,臺灣意識中包含有積極成分,在反抗外敵入侵、維護中華民族尊嚴等歷史進程中都發揮過積極作用,這是值得肯定的。因此一方面不應將其視作“臺獨”,一方面應予引導。如果不認同大中國、中華民族,臺灣意識就可能變成狹隘的地方意識,這些消極部分就有可能被“臺獨”利用。所以應該採取一些措施以化解消極成分。應該像國親兩黨一樣,將臺灣意識和中華民族意識接軌,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中國社科院臺灣史研究中心秘書長王鍵指出,臺灣意識的存在是正常的,其形成有歷史和地理上的特殊性。臺灣意識可以説是特殊歷史形成的一種情結。

  但學者也指出,臺灣意識是存在的,但不能作為搞“臺獨”的理論依據,不能把臺灣意識誤導為“臺獨”的理念,把臺灣從中國分離出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表示,宋楚瑜“臺灣意識不等於‘臺獨’”的觀點還是值得肯定。阮宗澤指出,雖然有一部分“臺獨”分子將“臺灣意識”作為人質挾持,用於自己的政治目的,但確實不應將具有臺灣本土色彩的文化一股腦兒、不加區別地混同於“臺獨”企圖。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孫升亮認為,宋楚瑜提出的這一問題,確實是兩岸關係中急需化解的部分。如果處理不好,這種“臺灣意識”一旦被島內不負責任的政治人物利用,就容易造成兩岸民眾的對立情緒,對兩岸關係具有嚴重的危害性。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姜正揚在聽完宋楚瑜清華演講後表示,期待宋楚瑜先生此行能在實質問題上多下功夫,促成兩岸關係有實質性突破。

  他説,雖然這次連宋之行是以民間訪問、黨際交流的名義進行的,他們帶回去的大陸善意也只能為民進黨作一個參考。但是在實質上,這已經給民進黨造成了壓力。

  此外還有臺灣問題專家認為,宋楚瑜在清華大學的演講堅持了親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一貫立場,體現其對民族的認同,也表達了自身促進兩岸和平穩定的歷史使命感。特別是宋楚瑜在演講中提到區分臺灣意識與“臺獨”企圖的主張,專家們認為,這與胡錦濤在“胡連會”時提出的四點主張中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臺灣同胞愛鄉愛土的情感、當家作主的願望”方向一致,對當前化解消除隔閡、促進兩岸交流有積極意義。(馬浩亮、鄭曼玲、周麗娜)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