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5月12日消息 據港媒報道,昨天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講,清華演講也算是宋楚瑜北京行的重頭戲之一。儘管演講現場氣氛與連戰北大演講相比略顯沉悶,但到場的清華學生卻幾乎給予滿分。
開場再秀北京話
清華校園昨天並不算太熱鬧,但8時許已見在宋楚瑜即將發表演説的禮堂門口有些排隊進場的學生,普遍還是很期待見到這位海峽對岸的政黨主席。
禮堂剛粉刷一新,但面積並不大,只能容納500多名學生,而且和傳統的縱向禮堂不同,是橫向型的,視覺上兩旁的觀眾不太能向中央主講臺集中。
早上9時30分,宋楚瑜一行準時步入禮堂,清華師生們都站起身來,鼓掌迎接,約持續了30秒。和到其他地方一樣,宋楚瑜一開場用了“忒上心(很上心)”及“明兒個(明天)”等北京腔和觀眾們熱身。
頻看講稿稍顯沉悶
不過,最令在場者大跌眼鏡的是,他竟是拿著講稿上場,而且頻頻低頭,毫無掩飾地看著講稿,幾乎是照稿讀字,不見個人色彩,令到整個演講有點沉悶,只是偶爾幾句閩南語,才逗得觀眾一兩陣笑聲。這不單不像臺灣政壇的一般做法,更不符合感性、激昂的宋氏風格。
內容方面,亦是四平八穩,沒有特別的新觀點,和他一路走過來的發言相差無幾,意為大家都是同根生的炎黃子孫,兩岸一家親,反對“臺獨”等,並強調臺灣的本土意識。與其説是清華演講,不如説是面向臺灣民眾的講辭,但每每提到兩岸問題,清華學子都報以熱烈掌聲,一共響了十多次。
答問表現揮灑自如
反而是接下的提問環節則較為活潑,可能沒了講稿的限制,宋楚瑜發揮也較自然,表現出揮灑自如的個人風格。學生們的提問也具尖銳性,從“臺獨”到陳水扁的批評,以及其個人從政感受均有問及,宋楚瑜也一一作答,算是為整個演説添上色彩。
相反,上星期的連戰演講,北大學生的提問便遜色得多,問的均是一些感受性的軟問題,完全觸不到敏感的兩岸問題,令臺下觀眾感到十分可惜。但在臺灣表現較嚴謹的連戰卻表現出充分的激情和由心而發的感性,完全不用講稿,贏得不少分數。
連宋表現迥異有因
不過,兩人表現的不同亦有一些客觀的原因,連戰的個性沉默,所以北大之行的突破便予人驚喜;但宋楚瑜一向表現親民,一路的講話亦激情不斷,昨天的演講沒有新的元素加入,沉悶自然在意料之中。而連的母親曾在北大求學,令其探訪帶有感情色彩,學生的反應亦偏向感性一些;但清華和宋並沒有任何關係,兩岸問題便成了紐帶,提問自然集中於此。
不過,清華學子普遍反應甚佳,尤其有份提問的學生均為宋楚瑜打出100分的滿分,只是有來自臺灣的學生聽到偶然的口誤,例如臺灣意識講成了“臺獨”,但亦有90分的高分。
學生諒解評價高
有份提問的臺灣學生任懷鄉還是給予滿分,任同學表示,“地方不同,用的方式不同,選舉時需要用突出的表現去吸引選票,激活選民的情緒。而這次演説他將各項重要資訊,包括親民黨的方針態度、臺灣人民的看法都表達得很清楚了。”
有份提問的朱同學亦打了滿分,“尤其他最後講Are we Chinese ready時,簡直是激動人心!”她指出,演講內容表達出兩岸和平統一的願景,亦帶給年輕人新課題,就是未來如何在良好的溝通下,去展開兩岸的經濟學術交流。
來自臺灣的黃子紋印像最深刻的是,宋楚瑜説回臺灣會講“我回來了”,令人感覺很親切。她表示,最關注的是大陸學歷在臺認可問題,希望今天的胡宋會可以在“三通”問題上有所推進,“起碼我們回家方便點嘛。” (瀟凝)
進入專題:宋楚瑜訪問大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