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連宋祭祖觸動大陸青年 文化傳統勾起共同記憶

  時間:2005-05-11 13:27    來源:     
 
 

  連宋大陸祭祖、祭陵活動在中國民間引起很大的震動。許多民眾在受訪時認為,他們的祭祖訪舊有利於傳承傳統文明,有利於揚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我感覺連戰、宋楚瑜本身是不忘本的,他們在祭祖時那虔誠的表情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中。”

  在中國人民大學讀大三的李楓談起連戰、宋楚瑜的祭祖活動,充滿了敬仰之情。

  李楓説,他的許多同學都從電視上看到了連戰、宋楚瑜祭祖活動,他們對祖先的尊重對年輕的他們來説,震動很大。他和同學在談論這個話題時,又重溫了一遍孝心,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親人。

  北京師範大學吳姓教師説,尊老愛幼、敬重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這幾年缺乏對學生教育的載體。連戰、宋楚瑜的祭祖活動,通過傳媒的廣泛傳播,在大學校園引起很大的轟動。青年學生關心的不僅僅是政治,他們從中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啟發,就是人什麼時候也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宗。

  一些民眾在接受訪問時認為,連戰、宋楚瑜的祭祖活動對於當今中國的年輕人特別具有教育意義。

  勾起民眾的共同記憶

  社會學者余之仰説,如今的中國年輕人,缺乏孝心和愛心,有的只知道關心自己,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關心,別説尊重祖先了。

  他認為,連戰、宋楚瑜的祭祖活動能勾起民眾的共同記憶,能讓後人找到共同的精神支柱。他相信,這樣的活動對於青年人來説,是一堂生動的教育課。

  文化傳統共同禮儀可開啟對話

  中國主流媒體認為,每一個成熟的文化都需要令人滿意地回答人死之後將往何處去。唯有明確地回答這一問題,人民才能知道生的價值和意義,才會文明地安排此岸的生活。對於漢民族而言,祖先崇拜就是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因此,祖屋(其中供奉祖宗牌位)、祖墳、家譜、宗親會就具有特殊的文明意味。

  《南方都市報》發表署名秋風的文章説,人們當然不應指望單純依靠這些禮儀,就能解決兩岸的政治難題。但兩岸共同的文化傳統、兩岸共同熟悉的禮儀,會成為開啟對話的鑰匙。它讓兩岸政治人物沒有任何生疏感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聯合早報)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