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5點以後,我手中的相機一直對準CCTV4,準備抓拍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到達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的鏡頭,以便以最快的速度上傳到本網頁面。身後正在做文字傳送的同事正津津樂道宋楚瑜在前三個行程中的方言本領,從西安“我為啥,皮膚是黃黃的”,到南京的“乖乖隆地咚”,再到上海的“老好老好”,都讓人開懷、回味。我倆忙于手頭的工作都沒有接著往下說,但我知道,我們心中的潛臺詞是,接下來宋先生會說幾句什麼樣的湖南話?隨著電視畫面中航班的降落,一種鄉情在我們兩個湘妹子的心里蕩漾開來……
“來了、來了!”我的相機開始發出“萩、萩”聲。宋楚瑜和大家握手的鏡頭,小朋友們高喊“歡迎”的聲音,宋先生終于站到了話筒前:“湖南省、縣書記,秘書長,長沙市的各位領導們,各位湖南的老鄉們,楚瑜帶著堂客(湖南話,指媳婦)回來咯!”天啊,只當聽到“堂客”二字我和同事才反映過來,他講的是湖南話!我們沒有說話,當兩個身處異鄉的遊子,聽到這樣一位老同鄉,正在眼前用我們的鄉音說出上面的話時,鼻子陡然發酸。
“56年前,楚瑜還是細伢子(湖南話,指小孩)的時候,因為陪同祖母的靈柩回到故鄉,入土為安,離開湖南56年,冒回來看各位鄉親,對鄉親的思念之情常記在心,對各位鄉親有著祈福的心情,一直感念不忘。”宋先生的湖南話在我這個湖南人聽來,顯然說得不是那麼順溜,但是,在這一刻,我想很多電視機前的觀眾都能聯想到56年前天安門城樓上那個地道的湖南腔調,宋先生對鄉音音韻的捕捉是絕對準確的!在西安、南京、上海,宋先生學的只是只言片語的方言,但今天,他卻用湖南話完成了他一半多的機場演講。作為一位離開大陸已56年的人,作為僅在孩提時在大陸呆過4年的人,他需要花費多大的功夫去記住這一段鄉音?
當“堂客”、“細伢子”這些詞匯不斷衝擊著我這個湖南遊子的心靈時,我再也忍不住了,淚水潸然而下……。因為種種原因,我將近兩年沒回家了,我此刻尚且如此,這位56年後才遲遲歸來的遊子,他的內心又會有怎樣一種震動?
在演講將近結束時,宋先生用家鄉話說:“楚瑜在臺灣最自豪是就是常常和很多的鄉親說,我是一個吃飯吃辣椒的驕傲的湖南人,我也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也是一個愛臺灣鄉土的臺灣人。其實大家都希望兩岸能好好地成為華夏共同子孫奮鬥在一起的手牽手、心連心的這一股氣節。”今天,這位63歲的老人,為了兩岸的福祉,為了華夏的復興,踏上了這片故土。按年齡段劃劃分,我們習慣稱他為老人,但面對腳下這片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土地,我們誰又敢說自己不是一個孩童,不是這片熱土哺育出來的一位赤子?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今天,我為宋先生的鄉音感動,當然,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這後面的大背景,是我們為兩岸統一、繁榮的前景而感動,是為整個中華民族之崛起而感動!
最後引用宋先生的話做結語:讓我們中國人在21世紀光輝再造,大家一起齊心奮鬥!(記者:吳燦)
(責任編輯: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