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湖湘文化靜候臺灣楚材 岳麓書院期待宋楚瑜講文化

  時間:2005-05-08 16:55    來源: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千年學府”岳麓書院門口這副對聯正在靜候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後天的到來。岳麓書院是我國四大書院之一,湘籍歷史人物王船山、左宗棠、曾國藩都曾就讀于此,包括毛澤東在內的大批仁人志士也曾求學岳麓書院。

  “湖湘性格”特點是敢打敢拼

  “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當中的大批軍政名流都曾在此講學或者主持書院”。現任岳麓書院院長、湖南大學教授朱漢民這一段時間一直密切關注有關宋楚瑜的新聞報道,他說,“宋楚瑜先生的個人經歷也反映出了和上述歷史人物相似的‘湖湘性格’。”

  宋楚瑜來訪時,朱漢民將親自為客人講解書院歷史。他也因此有機會驗證自己面前的宋先生是否真正具備陳獨秀所謂的“敢打敢拼的湖南人精神”。

  朱漢民曾經多次以學者身份前往臺灣訪問交流,“那時經常有臺灣人告訴我說,‘你們湖南人厲害,臺灣省主席就是湖南人’。”“我想所謂的‘厲害’其實是指‘脾氣倔強’的性格”,朱漢民說。

  “湖湘文化”影響了宋楚瑜的政治個性

  事實上,宋楚瑜不僅具有鮮明的“政治個性”,而且具有出色的個人能力。“如果不是他善于處理復雜關係,能夠與各種勢力進行周旋”,他也無法率領勢力最小的親民黨在島內政壇站穩腳跟並逐漸發展。朱漢民把宋楚瑜的這一特點稱為“政治謀略”。

  宋楚瑜的“政治個性”和“政治謀略”繼承了“湖湘文化的歷史傳統”。朱漢民認為,這種歷史傳統被以曾國藩為代表的人物注入了積極的內涵,這就是經世致用的學術價值取向派生的積極面世的精神、篤信實踐的實幹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這種文化在其身上投下的影子,在宋楚瑜此行于西安發表的“堅決反對臺獨”的講話中可見一斑。

  “心靈相通”其實就是文化的相同

  朱漢民說準備把書院的“學規”拓片贈送給客人,“其中不僅有學問的態度,還有德行的修養”。

  陳獨秀在《歡迎湖南人底精神》中概括說:“湖南人的精神是什麼?‘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岳麓書院體現的是湖湘文化的精髓,108字學規體現的則是岳麓書院的精髓。近代學問家王船山、思想家魏源、軍事家蔡鍔、革命家毛澤東,都是在這一學規下走出岳麓書院的。

  “湖湘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朱漢民說,“宋楚瑜所謂‘心靈相通’的第四通,其實也就是文化的相同。”“如果允許的話,我想邀請宋楚瑜先生用親身經歷講述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宋楚瑜先生也是傑出的楚材”。(本報特派記者 賀信 嚴亮)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