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本網副總編專訪台灣問題專家李義虎、郭震遠

  時間:2005-05-08 18:44    來源:     
 
 

  
              點擊視頻            



5月8日17時本網副總編專訪台灣問題專家李義虎、郭震遠  視頻、圖文

  [本網副總編吳彤]: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光臨台灣網。今天我們非常有幸請到了臺灣問題專家李義虎教授和郭震遠教授接受我們關於宋楚瑜訪問大陸的這樣一個專訪。[17:06]

  [本網副總編吳彤]:李義虎是北京大學臺港澳與世界事務研究所的所長,也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下面請李義虎教授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17:06]

  [李義虎]:各位網友,各位朋友你們好!今天,非常高興在五一長假之後通過台灣網跟大家有一個互動,當然也很高興在兩岸關係呈現一個前所未有的祥和的氣氛中,跟大家就臺灣問題、兩岸關係,特別是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大陸行的一些情況跟大家交換一下想法。特別是希望通過今天的互動對我們兩岸關係和對臺政策有一個深入的了解。讓我們來共同預期兩岸關係和祖國統一的明天更加美好。 [17:09]

  [本網副總編吳彤]:李義虎是全國臺灣研究會理事,近期主要的著作有《國際格局論》、《香港模式與臺灣前途》,郭震遠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研究員,請郭震遠教授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17:10]

  [郭震遠]:網友們好,我非常高興又一次在網上跟大家交流。最近一個時期,首先是連戰主席率領中國國民黨的訪問團,現在是親民黨的主席宋楚瑜率領的訪問團來到大陸,引起了大陸民眾對於兩岸關係的非常熱烈的關注和期待,實際上在臺灣島內和國際社會都有非常強烈的反響,我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很多問題,利用今天這個機會,我們大家一起來進行交流,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這要感謝台灣網提供這樣的機會給我們大家,謝謝。 [17:11]

  [本網副總編吳彤]:也要謝謝郭教授。郭教授曾任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常務研究員,長期從事國際問題與政策,海峽兩岸的研究工作,兩位專家今天來到我們的研究室一定能給我們帶來精彩的解答,滿足大家的心願。[17:11]

  [本網副總編吳彤]:我是台灣網副總編吳彤,我很榮幸擔任今天這場專訪的嘉賓主持。歡迎大家在我們的專訪的過程當中,與專家進行交流和互動,歡迎大家提出問題,我們將儘量對大家提出的問題給予適當的解答。下面就讓我們書歸正傳來談談宋楚瑜大陸行的情況。首先請李義虎教授談談連戰和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説明瞭什麼。[17:11]

  [李義虎]:在這樣一個很短暫的時間之內,臺灣兩個最主要的在野黨代表團來大陸訪問,和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人見面會談,就兩岸關係發展的一些問題進行磋商,並且達到一些共識,應該説連戰主席和國民黨的代表團的訪問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成果,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我們也相信,正在大陸進行訪問的宋楚瑜主席在與胡錦濤總書記見面會談中,就兩岸關係的發展能夠有很多共識,能夠取得很好的成果。
   那麼這樣相繼的訪問大陸,我們現在看到這個潮流是和平、和解、發展、合作,乃至於雙贏,這是兩岸關係主流的大的趨勢,是不可悖逆的。這也説明無論是臺灣島內主流的民意,還是我們大陸的民意,同樣現在有一個交匯,兩邊的民意有一個很大的河流,就是我剛才説的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大家非常的認同。所以我想連宋相繼訪問大陸有助於推動兩岸關係的緩和,有助於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發展,有助於推動兩岸的交流、交往,呈現出一個新的局面,我們相信這些成果當然還需要進一步去落實,這些成果的進一步落實,將會把兩岸關係帶入一個新的境界,將會開闢兩岸關係發展的航道,使我們看到兩岸關係發展的光明的前景,這是我們對他們訪問大陸的一個理解。 [17:12]

  [本網副總編吳彤]:剛才李教授講到的連宋相繼訪問大陸他們相同的地方,現在我請問郭教授,宋楚瑜訪問大陸和連戰還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還有什麼相區別的地方呢?請郭教授給我們做一下解答。[17:13]

  [郭震遠]:我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是這麼想的:實際上他們是兩個不同的政黨,一個中國國民黨,一個親民黨,這兩個政黨,各自組團相繼訪問大陸,當然是會有不同,但是就像剛才李教授所講的,他們兩個團之所以相繼來訪,其實他們這兩個團的相同之處是主要的,是主導的。就是説這兩個團或者説這兩個政黨,都是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認同“92共識”反對“臺獨”,這樣的話,他們才有可能實現這次大陸的參訪之行。
   當然,親民黨和國民黨畢竟是臺灣兩個不同的政黨,坦率地講,他們之間也有一些外人很難知道的恩恩怨怨,具體到他們這次訪問大陸,根據我的觀察,連戰率領的團已經結束了7天8夜的訪問,宋楚瑜率領的團是9天8夜,到今天已經過半了,正好一半了。比較之後,我覺得差異之處並不明顯。
   所以我想在這個問題上,倒沒有必要刻意去做比較,説他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我想套句咱們過去講的話,大方向是一致的。 [17:13]

  [李義虎]:我補充一點。連宋兩個人個人風格不一樣,宋楚瑜從西安到南京到上海等等,方言講的很多,到老家方言講的會更多了,説是“和平之旅”也好,“工作之旅”也好,宋楚瑜這個訪問有點像“方言之旅”,他到很多地方講了很多當地的方言,跟當地的民眾拉的非常近,這可能是他的一個特色。[17:15]

  [本網副總編吳彤]:隨著連宋相繼訪問大陸,現在在臺灣島內掀起了一股“大陸熱”,關於連宋訪問大陸,與大陸有關的新聞充斥著島內各類的媒體,成了島內許多民眾關注的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我們當前怎麼樣看待島內的“大陸熱”呢?我想在這方面李義虎教授也許有些獨到的見解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17:16]

  [李義虎]: 謝謝主持人,應該説現在在臺灣島內呈現“大陸熱”是非常反映問題的。本來大陸的因素和兩岸關係的因素,應該説對臺灣的政治發展和經濟發展本來就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只不過過去李登輝和臺灣當局,這些“臺獨”勢力對大陸進行歪曲式的宣傳,使臺灣民眾不能了解大陸,也不能了解我們的政策。
  但是現在通過連宋相繼的訪問,把大陸一個很完整的形象,能夠呈現在臺灣民眾面前,把大陸這麼多精確的、精準的、大量的資訊傳遞給臺灣的民眾,臺灣的民眾通過這兩個訪問看到大陸的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和諧,甚至於政治上的進步,他都可以看地很真切。而且特別是了解到大陸的對臺政策是充滿了善意,真是為臺灣人民的根本利益來考慮的。 [17:17]

  [李義虎]:所以我想掀起這股大陸熱,固然有連宋訪問的因素,其實也有一些根本的因素在起作用,臺灣要想發展離不開大陸,大陸是你經濟發展的腹地,而且也是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需要考慮的因素。所以我説目前的大陸熱,當然通過訪問,通過一些新聞報道,包括在電視上的一些畫面,現在是掀起了一個所謂有新聞意義上的大陸熱,我想這種大陸熱從更加深層的意義上來講,應該説現在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兩岸三通的實現,兩岸經貿關係的實現,等等這種文化的交融,應該説與臺灣的主流民意是非常貼近的,連宋的訪問只不過反映了民意主流的脈動,民意一下子跟兩岸關係,跟大陸的因素貼地很近,一下子掀起了大陸熱,這裡面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和社會原因。[17:19]

  [郭震遠]:我想再補充兩點。一個剛才李教授提到,儘管從歷史和現實來看,海峽兩岸關係絕對是在臺灣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對臺灣的政治、經濟影響都很大,而且從歷史上來講,海峽兩岸本來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但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可以這樣講,從李登輝一直到現在,臺灣當局是刻意地在島內製造所謂的“綠色恐怖”,就是你只要主張統一,甚至你只是要求改善兩岸關係,發展兩岸的往來,就有可能被扣上一個“賣臺”的帽子。可以這樣講,“賣臺”的帽子滿天飛,形成了一種所謂的“綠色恐怖”的氣氛。而由於連宋相繼訪問大陸,可以這樣講,這個“綠色恐怖”給打開了非常大的一個缺口,臺灣民眾當中要求實現兩岸和平,要求發展兩岸經貿關係、文化交流,這樣一種強烈的願望一下子釋放出來,所以它形成一股遍及島內的大陸熱。 [17:21]

  [郭震遠]:第二個,根據我和臺灣民眾的往來和我到島內參訪的感覺,臺灣的大多數人不是不了解大陸對於臺灣的重要,但是我感到在相當長時間內,由於臺灣當局的歪曲、誤導,臺灣很多人不知道,或者説不敢想兩岸關係有可以通過什麼方式,通過什麼途徑得到改善,我想連宋這一次訪問大陸,使得很多臺灣人感覺到了,兩岸關係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兩岸的經貿往來,文化交流是很有前途的,該怎麼做看的比較明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陸熱也就進一步可以説迸發出來,這個我看是難以逆轉的。[17:22]

  [本網副總編吳彤]: 我們注意到這次宋楚瑜在大陸行的時候強調了親民黨堅持反對“臺獨”,堅持“92共識”,並在此基礎上尋求兩岸的和平、和解,建立起互信之橋。怎麼評論宋楚瑜這一番話,我們請李義虎教授發表一下高見。[17:22]

  [李義虎]: 前面大家都注意到,宋楚瑜從臺北機場的講話到西安到達之日的講話,以及後來幾次的講話,這都是在表明親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立場。剛才這番話,堅持反對“臺獨”,堅持“92共識”,尋求兩岸的和平、和解,建立互信等等這些應該説是親民黨和宋楚瑜在兩岸關係上的基本主張。[17:23]

  [李義虎]:他這次來大陸訪問和中國共産黨對話的基礎,只有這個基礎存在才有訪問,才能通過這個訪問達成一些成果。我們知道現在國民黨和親民黨都是認同“92共識”,反對“臺獨”,也認同“一中”,也希望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一些泛綠組織他們反對“92共識”,要通過“制憲”和“公投”來推動“臺獨”,這樣就使兩岸之間不能和解。你可以看到宋楚瑜對兩岸關係的立場和“臺獨”勢力應該説是非常對立的。島內的國民黨和親民黨這樣的立場,特別是宋楚瑜強調的這些觀點,我們説可以推動兩岸關係積極地發展。
   通過這番話可以看到,在目前的關鍵時刻,是否認同“92共識”,是否表現出對兩岸和平、和解的積極態度,是否反對“臺獨”,應該説這是測驗島內政治勢力的一塊試金石,經過這番檢驗,經過這塊試金石的檢驗,我們就能辨別出來島內什麼樣的勢力在搞“臺獨”,什麼樣的勢力反對“臺獨”,誰在破壞兩岸關係,誰在促進兩岸關係的發展。我們願意和認同“92共識”的這些政黨交流和互動,這樣能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我們堅決反對搞“臺獨”的人和政黨,因為他們在破壞兩岸關係的基礎。[17:26]

  [李義虎]:所以我想在目前的情況下,認同“92共識”反對“臺獨”,對政黨的各個人物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基本的標準。 [17:26]

  [本網副總編吳彤]: 剛才我看到網友在跟我們進行互動當中,我看到有一位網友這樣説“今天正好是母親節”。[17:28]

  [本網副總編吳彤]:這位網友提醒了我,有一件很巧合的事情,宋楚瑜今天就回到他的故里湖南老家,與他的老母親匯合,明天可能要拜祭祖先。湖南省的領導在接待宋楚瑜的時候説,雖然你們離開湖南這麼長時間,但是我們是相通的,家鄉的人一直想念你們,今天你們回來看一看,我非常高興,湖南人民也非常高興。我感覺這裡麵包含了深深的中華民族的鄉情、親情和骨肉情在裏面,請郭教授談談你的看法。[17:28]

  [郭震遠]: 我覺得這種濃濃的親情、鄉情和骨肉情,實際上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的一個表現,中國人無論走到哪,儘管他可能換了其他國家的護照,就我們講的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睛必定會有一顆中國心,這顆中國心是任何人割不斷和排斥不了的。現在在世界各地有3000多萬華人華僑,改革開放以後這20多年當中又有大批的人到達了世界各地,有的在當地也可以這樣説,落地生根了,但是他們對祖國,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仍然是非常強烈的。我想這就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特點:有著特別強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
[17:29]

  [郭震遠]: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有極少數的人,像在島內的一些激進“臺獨”勢力,他們要搞文化“臺獨”是想幹什麼呢?就是想要從根本上、從文化上、從感情上、從心靈上企圖割斷臺灣和祖國大陸的聯繫,這些年他們做了不少這樣的事,就文化“臺獨”的事情。但是看起來顯然是效果很差,他們想要割斷臺灣和祖國大陸的血脈聯繫,我想註定會失敗的。[17:30]

  [李義虎]:湖南之行對於宋楚瑜及其一家人來講,應該説是非常重要的。[17:30]

  [本網副總編吳彤]:湖南就是一個出名人的地方。[17:31]

  [李義虎]:湖南出了歷史上很多的政治家、軍事家、學者都非常地有名,而且“無湘不成軍”,原來有這樣的俗話。我們知道宋楚瑜先生從到達西安的時候,他就講炎黃子孫,我看他“炎黃子孫”這四個字使用了好幾次,表達了他自己的民族認同非常地明確。而且他又講“兩岸兄弟一家親”又表明瞭兩岸的骨肉情。我想湖南這一站體現了骨肉情裏面的鄉情,他可能到長沙,湘潭,巨漁村,回到他的老家去祭祖,這應該説將會出現一個激動人心的場面,我們知道宋楚瑜先生是比較外向——雖然小時候比較內向,但是後來做政治人物比較外向,會用言語做一個比較充分的表達,所以我們在關注這個事情。 [17:32]

  [李義虎]:宋楚瑜強調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就説明中華民族的兩岸情感是很難割斷的,即使有一些人為的障礙,就像郭教授講的有人搞文化“臺獨”,你也割不斷。宋楚瑜指著這個字跡用陜西話説,“皮膚是黃黃的,這個是改變不了的”。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説不用查DNA了,他是一個大夫,人家説的很明確,不用查DNA了,民族這一方面,血緣是一樣的。 [17:33]

  [李義虎]:我想湖南之行,通過他一家人對祖先的拜謁,我們可能會進一步體會到兩岸是骨肉同胞兄弟,用咱們的俗話講是砸了骨頭連著筋,真是這樣的關係,我們今天晚上會看到這樣的場面。[17:33]

  [本網副總編吳彤]:實際上只有一種東西是永遠也分割不斷的,這個東西就是親情、鄉情、骨肉情。我們説過有很多中國人離開了自己的家鄉,背井離鄉到遠方去,他不管走到哪,心裏面記挂著自己的家鄉;不管走到多遠還需要落葉歸根,好像有一根無形的絲線在牽著他;他有多少年不回家鄉,但是家鄉常常會進入他的夢中,讓他時時思念,就是這種精神是我們中國人的一種凝聚的力量。[17:34]

  [本網副總編吳彤]:下面我們換一個稍微嚴肅一點的話題了,連戰和宋楚瑜來訪,他們實際上在島內這樣表示,到大陸也是這樣的表示,他們都贊同“92共識”。我想請專家談一談,對“92共識”的理解、與“92共識”在這個問題上,它的前景是怎麼樣的?[17:35]

  [郭震遠]: “92共識”説起來話比較長了,這是1992年11月當時海峽兩岸分別通過大陸的海協和臺灣的海基會在“一個中國”這個問題上形成的一個共識。那麼是怎麼來的呢?這個我想簡單跟網友們介紹一下。 [17:35]

  [郭震遠]: 因為從1988年以後,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這些方面的往來是越來越頻繁,數量越來越大,在這種往來當中就碰到了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看起來都是經濟、文化的交往,但是最後都會觸及到一個政治問題,這個政治問題就是雙方彼此怎麼定位的問題。因為海基會和海協會是民間的團體,但是在特殊的背景下,海基會和海協會實際上又具有明顯的或者説非常濃厚的半官方色彩。因此如何在兩岸的政治關係沒有解決,就是説沒有能夠實現統一之前,怎麼樣能夠解決兩岸經濟、文化交往當中的一些涉及到政治的這些問題。
  比方説兩岸因為經貿往來有一個公證事務,這個公證事務如何查驗,還有兩岸的掛號信怎麼樣查驗等等。所以1992年10月、11月海協會和海基會雙方在香港經過多輪的談判,最後得到一個共識,這個共識就是海峽兩岸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各自用口頭表述,這是當時海峽兩岸共同得到的共識,也就是後來變得非常有名的“92共識”。
  這個“92共識”我想主要是兩點:第一點在政治上首先確定了海峽兩岸都認同一個中國的原則。第二點也表現了雙方的政治智慧,在雙方仍然存在深刻分歧的情況下,通過採用雙方各自表述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換句話説把一個中國的政治內涵暫時的擱置起來,而不至於因此而妨礙兩岸的交往,“92共識”就是這麼樣一個東西。正是有了“92共識”才有了1993年4月的汪辜會談,也有了1998年的第二次會晤。這麼多年以來,“92共識”是雙方都認同的一個前提,也就是説“92共識”是雙方在政治上互信的基礎。
  第三點,“92共識”也為我們處理兩岸關係當中的政治分歧提供了一個很有效的途徑,所以這麼多年來,是否認同“92共識”成為海峽兩岸關係當中一個可以説具有原則意義的問題。凡是認同“92共識”,兩岸關係就能夠發展,就能夠改善,而要搞“臺獨”的人也就是首先要跳出來反對“92共識”,反對“92共識”不僅僅是表明瞭他們的“臺獨”立場,而且也直接干擾了破壞了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所以島內,包括國民黨、親民黨的泛藍陣營他們的一個基本立場是認同“92共識”,也正是由於這樣的一個認同,有這樣一個和大陸互信的基礎,所以連宋才能夠有這一次的大陸之行。同時我們也表示的很清楚,島內的任何政黨、團體、知名人士,你只要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認同“92共識”,我們就歡迎你來大陸,我們就可以坐下來談,所以這個問題是非常關鍵的原則的問題。 [17:41]

  [本網副總編吳彤]:講的很好。“92共識”實際上是海峽兩岸都曾經已經認同的達成的這樣一個協議。它確實是我們解決兩岸問題的一個基礎和前提,實現政治談判的一個前提。只要是承認了“92共識”,承認了“一中”原則,什麼事情都可以談,什麼事情都好談。這也是我們領導人一再表達過的觀點。我們希望島內承認“92共識”的人越來越多,我們也堅信“92共識”在島內獲得認同的前景是越來越光明的。[17:42]

  [本網副總編吳彤]:下一個問題,我們知道李義虎教授一直很關注島內民眾民意的變化,我這裡正好有一個統計的材料,分別是島內多家媒體的民調顯示,認為連宋訪問大陸有助於兩岸關係,同時對連宋訪問大陸肯定的比例很高。對認同“92共識”的這些政黨泛藍政策,包括國民黨和親民黨,對他們的支援度,和對連宋本人他們的支援度也發生了大幅度的上升。這些現象,我想請李教授談一談其中的意義,請郭教授稍微補充兩句。[17:43]

  [李義虎]: 應該説通過這一段兩岸關係的積極發展,島內也發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變化,主要集中體現在島內民意的一個新的脈動。我想剛才通過這樣的一些數字,比如説對於兩岸關係積極發展這種認同的民意(我剛才看到了一個數字是68%是支援),先不説連宋訪問的態度,大部分民意是支援兩岸關係的和、緩,甚至到發展。 [17:44]

  [本網副總編吳彤]:我補充一點,島內民眾的民意從來是分歧非常嚴重的,一種意見能夠過半就了不起了,常常是30%多、40%對20%,還有一部分人不表態,這個68%是不簡單的。 [17:44]

  [李義虎]: 這個民意在這方面是比較一致的。那麼對連宋,當然現在我們把握的數據是對連戰前面的大陸行的贊成是過半的,超過百分之五十幾。這個數字應該説發生了一個大幅的上揚。這樣的變化説明瞭什麼問題呢? [17:45]

  [李義虎]:我想主要是説明,一個是説,在島內民眾中間,原本就存在著這種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支援兩岸關係發展的政黨和人物,原來是處於一個潛流的狀態,現在他從一個潛流的狀態變成了一個很明顯的狀態了,這裡面有一個什麼因素呢?原來島內有一個禁忌,“統、獨”比較禁忌,還有一些人發表了意見給你抹“紅”了,使得很多人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這一次民意的表達,從技術角度講是正常的表達,能夠正常表達他的意見了,這就反映出來現在那種兩岸關係發展中的政治禁忌已經開始被打破了。大家可以用很理性的態度,很正常的表達方式來説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這個我覺得是一個很積極的變化。 [17:46]

  [李義虎]:從目前來講,島內民意的主流,還是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還是寄希望於通過各種兩岸互動的模式,當然其中包括現在的政黨互動的模式來推動兩岸關係的改善,使兩岸關係能夠進入一個和平和發展的狀態,這個是島內民意的主流。我們知道在這個同時,我們會聽到一點雜音的。那些臺聯黨,以及臺聯黨背後的一些社會勢力,我們知道也有一些雜音,攻擊連宋的大陸行,也不願意推動兩岸關係的積極發展。但是在目前的狀態之下,這部分人一個是人數較少;第二他們有點坐不住了,用一種很激進的表達方式來表達他們的訴求,比如説在機場鬧事,這些方面反而證明了這些人只能通過很亢奮的作為來阻礙兩岸關係發展的潮流。我們知道歷史發展的潮流總是會有一些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人,如果沒有這個,反而不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總是有少數人來阻礙歷史潮流的發展,這一小部分人的映襯正説明瞭兩岸關係的發展,島內民意發展的主流跟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是比較一致的,目前是比較積極的。這樣使兩岸民眾的以後的交流和交往會呈現出一個更好的局面。[17:49]

  [郭震遠]: 我想關於臺灣島內主流的民意是什麼這個確實是很重要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最近幾年來,島內有一種論調,陳水扁要連任,一些人就宣揚島內的主流民意變了,是“臺獨”,所謂的“認同臺灣”,這成了島內的主流民意。但是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島內的主流民意和其他各個方面是一樣的,就是説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這才是島內真正的主流民意,老百姓希望不要打仗,希望社會安定,希望生活富裕。而這一次連宋訪問大陸之後,剛才前面也講了,島內出現了大陸熱,而且這一個連宋訪問大陸的這個行動得到了島內越來越多民意的支援。
  昨天晚上我看親民黨訪問團的一位成員在講,島內民意有一個發酵過程,現在是百分之五十幾,過了一個星期,十天,它絕對就會發展到六十幾,甚至接近七十,或者説更高。我想這恰恰是表明瞭臺灣島內民眾要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這樣的一個主流民意。通過這一個事件就是連宋相繼訪問大陸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現。我想這個主流民意對於今後的兩岸關係發展,對於臺灣島內政局的變化,都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的。[17:52]

  [李義虎]:我再補充一句,這個問題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可以看到的,前幾年,在島內社會比較盛行的“臺獨無害論”,現在它的勢力急劇的萎縮,就像郭教授剛才講的他們説陳水扁要連任,講話還很爽。現在看來,“臺獨的無害論”就在這個觀點上發生很大的變化,不是“臺獨無害”,很多人認為“臺獨是有害的”,搞“臺獨”給臺灣人民帶來災難,破壞臺灣人民的幸福,我們已經看到這個論調已經沒有太大的立場,還有一部分人搞“臺獨”的人認同,大部分的臺灣民眾已經不這麼認為了,這個論調已經沒有市場了。在臺灣島內,他們認為兩岸發展是一個好的前景,搞“臺獨”是不被認可的,搞“臺獨”也是死衚同。[17:53]

  [本網副總編吳彤]:這次連宋的大陸行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有的地方是夾道歡迎。在網際網路上這種熱烈的情緒也得到了充分地發揮,有的網友紛紛發帖表達他們的深情厚意、寫詩表達他們的深情厚意。以前還不知道,就是這次連宋大陸之行我們的網友一下子冒出了這麼多的“詩人”,真讓人瞠目結舌,有的是新體詩,有的是舊體詩,象模像樣,該押韻的押韻等等。包括現在的聊天室都有很多的網友跟我們在互動,由於種種的原因,我們回答了一些網友的提問,包括把一些提問融進我們的回題當中。沒有時間把所有的問題一一回答,也向網友們表示歉意。 [17:54]

  [本網副總編吳彤]:現在我想對郭教授提一個問題,大陸的人民和廣大的網友,他們對連宋大陸行表示了極大的歡迎,那麼作為一名網友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一事情,又應該怎麼樣為實現祖國統一的大業做出自己的貢獻呢? [17:55]

  [郭震遠]:我覺得這一次大陸民眾對於連宋訪問大陸的熱烈歡迎,説真的不要説是連宋和訪問團的成員感到非常的感動和出乎意料,就我作為在大陸從事對臺研究和對臺工作的一個人,我也感到是盛況空前,我也感到非常高興,非常感動。因為我感覺到這一種歡迎體現了大陸民眾對於臺灣的這種非常濃厚的感情,也表現了大陸民眾對於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這種高度的期盼。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想我本人也是這樣,就是説我們應該怎麼樣做?我們首先要做的還是促進我們大陸的綜合實力的更快的發展,因為海峽兩岸綜合實力的消漲表現,是我們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只有具備了這樣的一個基礎,和平統一的前景才是可靠的。 [17:57]

  [郭震遠]:第二個,我感覺我們需要更多地和臺灣民眾進行交流、溝通,增進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因為現在臺灣民眾來大陸一年300多萬人次,有來經商的,有來進行文化交流的,有旅遊的,也有探親的,我覺得這都是增進兩岸民眾相互了解,相互增進信任的非常好的機會和非常重要的渠道。 [17:57]

  [郭震遠]:第三個,我在想,我們應該對於中央的對臺工作的方針政策加強理解,加強執行的自覺性,因為最近這一個時期兩岸關係的變化,特別是連宋率團相繼訪問大陸,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們對臺方針政策的一個重要的成果,説明瞭我們對臺方針政策是正確的,富有成效的。所以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更深刻的理解這一些方針政策,增強我們執行這些方針政策的自覺性,這是我個人對我自己的一種期待,也希望和廣大的網友共勉。[17:58]

  [李義虎]:確實網友在網上的反應是非常的熱烈,對於宋楚瑜的訪問,我印象中,中國的民間文學本來就非常發達,而且這裡又説明什麼?[17:59]

  [本網副總編吳彤]:我插一句,連宋這次來大陸訪問,無形當中促進了中國大陸網路文學的發展。[17:59]

  [李義虎]:現在民間文學更集中體現在網路文學上了,而這種兩岸關係的發展,統一的主題更能激發人的這種激情,這種詩興大發,這種文學底蘊的迸發,非常容易的。我看到網友在網上真是反映一種民族的情感,甚至用自己具有的才能和才華去表達這種感情,我從電視畫面上看到大家拉的橫幅,在網上看到一些帖子,寫的一些詩,甚至是古詩,很講究韻律和平仄,這當然説明我們大陸在民間是藏龍臥虎,真的是積聚一種力量,真的以後能把這種力量轉移到為國家統一做貢獻上去,一方面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和祖國統一扎紮實實做一些事,同時我們通過我們的才能記錄這些事情,把國家的發展,兩岸關係的發展,祖國最後統一的過程,用文學的形式,用網路文學的形式給它記錄下來,有情感的表達,有過程的記錄,有個人的看法,我覺得這個以後給它記錄下來以後,這個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事情。[18:00]

  [本網副總編吳彤]:由於時間不早了,下面我們首先就請一位教授概括一下這次宋楚瑜繼連戰之後大陸行的意義,再請另外一位教授談一談對宋楚瑜大陸行的期望。[18:01]

  [郭震遠]:我簡單説兩句,我覺得宋楚瑜率親民黨大陸訪問團來大陸訪問,是緊跟著連戰率領的大陸訪問團,中間就隔了一天,我覺得這一次訪問能夠把改善兩岸關係,實現兩岸和解這樣一個進程進一步向前推進。[18:02]

  [郭震遠]:第二個我覺得在涉及到兩岸經貿交流、文化交流的很多具體問題上,通過這相繼而來的訪問,肯定會有進一步推動落實的前景。 [18:02]

  [郭震遠]:第三個我想這一次的訪問也是在實現兩岸交往、交流的一個新的渠道和方式,也就是在黨與黨交流的這樣一種方式上又往前推進了一步。所以我想宋楚瑜率親民黨訪問團來大陸訪問這一件事,同樣也是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當中的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 [18:03]

  [李義虎]: 對於宋楚瑜大陸行的期望,我個人的看法是,一個是希望能夠通過宋楚瑜和胡錦濤總書記的會談,能夠進一步的推動兩岸關係的積極發展的趨勢。其中又能夠去解決和落實一些兩岸關係中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經貿方面,包括文化交流,包括人員往來等等這些方面,能夠取得重要的成果。[18:04]

  [李義虎]:第二個期望就是使親民黨和共産黨之間能夠有一種交流,形成一種機制化的模式,以便於兩黨在兩岸關係的問題上經常的交換意見和看法,能夠就兩岸關係的發展,能夠尋求一種解決的模式。[18:04]

  [李義虎]:還有也期望宋楚瑜的大陸行能夠在島內進一步的發酵,連戰大陸行的這種積極效應,使它真的形成一個連續的、連鎖的反應的效率。因為我們知道連宋的訪問都是回應了臺灣的主流民意,所以我們希望臺灣的主流民意也應該對於連宋的大陸行也有一個積極的回應,這樣能夠推動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
  總地來講,希望在後面幾天宋楚瑜的大陸行取得完滿的成功。[18:05]

  [本網副總編吳彤]: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訪談不可能繼續時間更長,現在已經有一些超時了。在今天訪談快要結束的時候,我要引用新浪網上有一篇網友填的詞《清平樂》,我給大家朗讀一下:
   古園煙柳,睽違知多久!跨海於今終握手,緣自炎黃華胄。和風惠暢開篇,民心民願為先。大義福民富國,勾銷夙怨前嫌。
  這位網友詩裏面説的好,“跨海於今終握手,緣自炎黃華胄”,讓我們共同祝宋楚瑜這次訪問大陸取得圓滿的成功!最後我們衷心地感謝兩位專家在百忙之中來到我們這裡進行精闢的解答,特別感謝各位網友來參與和點擊我們的節目。我們下一次再見。
  本次專家訪談到此結束,謝謝大家。[18:11]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